首页 / 植物保护 / 保护地蔬菜灰霉病的发生规律和生态防治技术

保护地蔬菜灰霉病的发生规律和生态防治技术

黄瓜功能叶保持在13-15片为宜。番茄冬春茬多采用3穗换头法整枝,秋冬茬多采用5穗换头法。严格控制不同蔬菜播种密度,降低田间湿度,提高抗病性。随着植株生长,要及时吊蔓,打侧枝,打掉植株中下部老叶、病叶。4.调整植株

合理施肥能有效控制灰霉病的发生。因此,温室内CO2的多少也是决定灰霉病发病率高低的主要因素之一。当夜间室外温度高于12℃时,即可整夜通风,实现温湿度双项控制,既降低温湿度,又增加二氧化碳,提高其抗病性。一般日光温室生长中期,加强放风排湿,上午日出后使室温迅速上升到25-300C,实现温度单项控制。中午开始放风,使温度降至20-25℃,湿度降至70%左右。3.通风增加二氧化碳。下半夜由于不通风,湿度上升,但温度降到12-13℃,有利于控制灰霉病菌的发生。同时,增加二氧化碳可通过二氧化碳施肥器或(麦)稻草发酵增加CO2据调查,CO2量小于800ppm,发病率为46.7%,CO2量大于1000-1560ppm,发病率为15%-19%

在蔬菜生长的中后期,集中枯枝落叶,并清理出温室或在保护地蔬菜的中断期,彻底清理残根败叶,深翻土壤,高温烤地,减少土壤中灰霉病菌的积累,下茬蔬菜灰霉病发病率极低。7.及时清洁保护地,减少侵染源

2.摘除残花。在败花和幼果膨大期,及时摘除落在果面、地面的残花,是防治果实发生灰霉病的关键措施之一。据调查,温室内有残花落叶的发病率达46.7%,无残花附着果实未见发病

一、发生规律

二、生态防治技术

一般定植幼苗后,垄面及暗灌沟用超薄膜覆盖。地面覆膜可阻止土壤水分蒸发,降低湿度,控制病害发生。1.全膜覆盖,采用滴灌技术。采用软管、渗管等滴灌技术,有效降低温室的病叶率和病果率,防效93.3%以上

植株茂密时选用防治灰霉病粉尘剂喷粉防治,效果较好。喷药后应注意放风降湿,并适当控制浇水。或用10%速克灵、45%百菌清烟剂250-300克/亩,棚内分布8-10个点,用暗火点燃后封闭大棚,烟熏3-4小时。6.发病初期药剂防治。注意与其他方法配合,交替使用。一般在见到发病中心时,可选用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多霉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45%特克多悬乳剂800倍液,或50%敌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

5.喷洒防病膜及生物药剂预防。一般在蔬菜定植缓苗后,全株喷洒植物防病膜剂——无毒高脂膜或京ZB植物防病膜剂50倍液,或采用2%武夷霉素200倍液全面喷洒,均能有效控制灰霉病的蔓延

温度低时,为保证温室内温度,往往不放风或缩短放风时间,使室内湿度过高,有时相对湿度达100%,促进了灰霉病的发生与发展。灰霉病的发生与日光温室内低温出现的时间和程度有关,时间越长,温度越低,发病越重。4.温度、光照与发病关系。温度直接影响温室放风强度

温室内空气相对湿度白天70%-80%,夜间90%以上,是诱发灰霉病的主要原因。3.湿度与发病关系。叶片蜜腺时间长,易被灰霉病菌侵染,是叶片发生灰霉病的主要原因。调查发现,日光温室内湿度大,叶面结露时间长,灰霉病发生早,危害重

为此,根据调查及试验示范,将其发生规律及生态防治措施如下。冬季利用日光温室栽培番茄、黄瓜、西瓜、茄子、辣椒、蒜苗、韭菜、葫芦等,生产中易受灰霉病的侵袭,引起大量叶片脱落,果实腐烂,降低产品质量,成为目前日光温室蔬菜栽培的主要障碍

日光温室蔬菜自开花即可发生灰霉病,盛花期至果实膨大期是花和果实发病盛期。2.发病时期。越冬一大茬蔬菜,常在12月至次年1月是发病高峰期,早春茬在4月中下旬是发病高峰期。叶菜类在生长中后期发生严重

5.栽培管理与发病关系。一般室内栽培密度过大,通风透光不良,氮肥施用过多,蔬菜徒长,抗病性下降,灌水时间和灌水方法不当,均能导致灰霉病的传播蔓延

幼果附着在茎上时,能引起茎部腐烂。灰霉病主要危害幼果,导致幼果变软、萎缩、腐烂,表面密生灰色霉层。此外也为害瓜类的花、叶、茎蔓、果实,以及韭菜的叶片、茄果类的幼果,如茄子的门茄等。1.发病部位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2/06/11102.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