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到目前为止,这种具花粉粒的花瓣蕊柱化只是外形上向蕊柱的形式异化,尚未见到在功能及生理特征上与蕊柱相同,没有像花瓣唇瓣化那么完全彻底的异化,而是多少保留了花瓣原来的组织结构,无论是颜色或是条纹仍然具有花瓣的痕迹,其花粉团块也不像真正蕊柱上的花粉团块可以剥离,多数不能授精结出种子(见图2)。具花粉粒的蕊柱化这种形式主要是花瓣中部组织加厚,边缘组织内收而近蕊柱形状,花瓣顶部向内加厚卷曲,甚至花瓣变短,顶端内收成兜状,在“兜”的顶部或内缘着生花粉粒
至于蕊柱化或雄蕊化的机理,或许是一种返祖现象,因为在有花植物中,花瓣和雄蕊(兰花蕊柱的形成也包括雄蕊)都是来自小孢子叶,小孢子叶在有花植物中又分化为萼片、花瓣和雄蕊。由此可见,花瓣的蕊柱化或雄蕊化具体造就了国兰传统瓣型的多种形式。我们又正好利用这种特殊性作为国兰艺术的欣赏内容,那就真正是天公作美了。这种花瓣雄蕊化的现象也见于其他有花植物中,但在兰花中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在一般情况下,花瓣的瓣端由渐尖变为钝圆,由浅薄变为厚实,在加厚部分出现了界限不明显的、类似花粉团块的组织,俗称为“白头”。一般的情况下“水仙瓣”就是具花粉粒的花瓣雄蕊化后产生的瓣形(见图4)。在具花粉粒的雄蕊化花瓣中,其花瓣的组织、形态仍然保持原来的不变,不像花瓣蕊柱化那样花瓣组织质地形态均产生变化,只是其花瓣的顶端部分产生异化。着生花粉团块的类似组织的加厚,可能形成了浅兜
蕊柱化是花瓣整体向蕊柱的形式异化,而花瓣雄蕊化是在花瓣的顶端部分出现花粉团块或稍为向蕊柱顶端(花药位置)形式异化,其花粉团块只具初步形态或若隐若现甚至不出现。花瓣雄蕊化这里讨论的是花瓣出现雄蕊某种特征的异化,它与花瓣蕊柱化是有所区别的。为此,其形式又分为具花粉粒的花瓣雄蕊化和不具花粉粒的花瓣雄蕊化
由于着生位置的不一,导致蕊柱化的花瓣的形式或外部形态也千变万化,如质地有软硬之分,兜有深浅之分,手感有糯糙之分,外形有长短脚之分,等等。这就是国兰艺术的奥妙所在,致使中国兰花的品种划分层出不穷,并且不断推陈出新。从兰花的生物学角度来看,花瓣蕊柱化的程度也是不一样的,特别是花粉团块的异化及其着生位置也差异较大。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根本原因是花瓣蕊柱化了,梅瓣艺术也是从这里引伸出并不断发展的
例如梅瓣,根据其异化的程度,在分类上就具有相当多的形式,如软兜和硬兜等形式,细分又可分出蚕蛾兜等。这种具花粉粒的蕊柱化花瓣具有多种形式,是国兰,特别是传统的地生国兰的瓣形分类的主要依据
所以,在兰花的花朵的异化中提出花瓣蕊柱化是基于兰花的生物学原理,与国兰的花艺的瓣形学说是不同范畴的,虽然它们之间有相当的联系,但后者已掺入了相当多的人格化的东西。花瓣蕊柱化是梅瓣不可缺少的条件,但花瓣蕊柱化在江浙的兰花的瓣形艺术中并不认为等同于梅瓣,即梅瓣一定要花瓣蕊柱化,花瓣蕊柱化不一定是梅瓣。当然,梅瓣的分类或梅瓣的标准,在江浙的兰花艺术中其条件、要求是有较为完整的准则的。前者讲究的是形式,后者讲究的除形式外,主要还是整体花朵的配合,即形神兼备。前者只不过是“硬捧”,是不能列入传统的“梅瓣”的。例如,台湾的墨兰的“大梅”或“小梅”(见图3)与江浙一带的“宋梅”虽然都称为“梅”,那只是由于两者均具花瓣蕊柱化,但它们的瓣形的形式相差甚远
花瓣蕊柱化有人称为花瓣雄蕊化。这主要是花瓣变成蕊柱的形状,甚至还有花粉粒,例如过去传统的“三个鼻头”(见图1)。花瓣蕊柱化在国兰的花艺中是比较常见的,如梅瓣、水仙瓣等就是花瓣蕊柱化的结果。由于蕊柱化的异化程度不一,一般可分为:
就一般情况而言,花瓣蕊柱化形成了“兜”,围抱原蕊柱,有的完全将蕊柱的花粉团块罩住,有的在中缝中仅露出花粉团块的顶部,三者形成一个整体,加上花瓣的形状也产生变化,上唇变小并上翘形成龙吞舌向蕊柱靠近,使异化的两个花瓣与蕊柱的整体性更加强烈,例如福满梅(见图6)。值得一提的是,无论花瓣异化成蕊柱的形态抑或仅顶端雄蕊化,其异化程度如何,在瓣型艺术方面,还要考虑它们形态与原蕊柱的关系
在不具花粉粒的雄蕊化花瓣中,其形状更接近于原来花瓣的形态,而主要的异化是在花瓣的前端由尖细变为钝圆、宽阔并增厚。当然,在传统的瓣形分类系统里面,判断兰花的花朵属于那种的类型,单凭花瓣的蕊柱化或雄蕊化与否是不够的,还要看造成这种异化后产生蕊柱化或雄蕊化的花瓣的形状,以及更重要的是要考虑萼片的形态,亦即考虑较多的是萼片的形态是否与异化后的花瓣的形态相一致。在一般情况下瓣缘不内收成兜,而且花粉团块不明显或仅具雏形。“梅瓣”、“水仙瓣”和“荷瓣”均采用这些条件来确定其归属。多数的“水仙瓣”的花型属于这种不具花粉粒的花瓣雄蕊化后所出现的状况,甚至“荷瓣”的一些品种也属于这种不具花粉粒的、雄蕊化程度较轻的状况(见图5)。萼片的形态与异化的花瓣的形态和谐协调,就会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这就是国兰艺术讲究神韵的症结所在。主要表现为有时颜色深浅不一,有时在异化的瓣端的两侧边缘出现一些类似花粉团块的组织,颜色为浅黄
花瓣完全蕊柱化花瓣向蕊柱异化时,若程度进一步加深就会完全异化成蕊柱,如传统品种“翠桃”(见图7),其花瓣完全蕊柱化,形成更为明显的两个蕊柱,连花粉团粉块也惟妙惟肖,而且异化成的两个蕊柱比原蕊柱的形状更为显目,形体更大,并将原蕊柱掩盖住,成为真正意义的三个“鼻头”。花瓣完全蕊柱化的花朵中,其唇瓣在多数情况表现为退化,在蕊柱的基部留有很少的片状组织或完全缺失,使花朵整体看到三个萼片和三个蕊柱靠近而成的柱状组织。当然,这种粘连程度也并不是划一的,有的仅基部粘连,在顶端还可以分离,有的粘连在一起已不留痕迹,只是在蕊柱顶端生有分离的花粉团块而已。有的花朵花瓣蕊柱化相当强烈,异化的蕊柱与原蕊柱粘连在一起,只是在表面留有一些痕迹,依稀可分辨出来自原花瓣的异化。在这一体化的蕊柱中仍然出现三个花粉团块。这种情况下,唇瓣多数已退化或缺失,而萼片形状也产生变形,其形状变得介乎于萼片和花瓣的形状的中间类型或者更为奇特怪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