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木雕行情 / 两块印章的“悲欢离合”

两块印章的“悲欢离合”

刘先生介绍道,这两枚印章便体现出晚清民间印章制作的高水准。“要是今天做同一样式,就会用小钻去打这个狮子牙,于是它会特别尖细,却没那么圆润。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生产技术愈发进步,产品复制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别说你一枚小印章,就连人脸都可以在整容后跟某个明星十分相像。最为让他叹为观止的是印纽上的狮子牙,异常逼真。恰恰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当今许多工艺品或是仿古品多用机械制成,没了手工作坊时代的精细。”刘先生说道

它们穿越百年,偶然相遇,终而相聚,不动声色,演绎一番悲欢离合。从这两块印章中,我们仿佛能够体会到浓郁的手足之情

古人云:“万物皆有灵性”。当许多婉转曲折的故事在人世间只是一种传说时,我们不妨细察身边万物,从中找到些许情感的慰藉

或许在扬州、常州,或是杭州,他们进入过同一家商店?高垲就是杭州人,而赵穆早年也客居杭州。在手工作坊时代,一个刻工用同一块石头、用同一尺寸加工两块印章并非难事,难的是当它们进入社会后,犹如石沉大海,生死诀别。那么,究竟是何种情况让它们分居两处?更加蹊跷的是,赵穆和高垲并非同一时代人,在高垲过世五年后,赵穆才刚刚出生。可以确定的是,这两枚印石成为印章的时间相差较远,那枚“大器晚成”的印石在“出生”多年后依然保存完好,最终得到赵穆的青睐,实属不易

或许,这世上还有许多“骨肉分离”的老物件,我们可以让它们团聚,让它们在藏宝盒里彼此轻叹:“原来你也在这里。当这两方印章辗转人间,跨越历史,最终团聚,刘先生不禁为它们感动,于是,他把它们放在了同一个盒子里:既然它们神奇地走到了一起,就让它们再不分开吧。”。刘先生觉得,每个收藏者都应该善待这些老物件,因为它们毁一个少一个

要知道,这刻章者跟赵穆(1845——1894)一样,均为篆刻名家,他们还都生于清代晚期。突然间,地摊上一件旧印章让他睁大双眼:无论是它的印纽样式、大小尺寸,还是石材颜色,都跟自己那枚赵穆“法元法”印章别无二致。故事还得从去年9月的报国寺讲起。那是一个稍稍炎热的时节,刘东程先生像往日一样漫步其中。于是,刘先生蹲下身去,拾起了那枚印章,只见其印文为“千金买笑”,再瞧边款,竟刻着高垲(1769——1839)之名。心怀激动的刘先生立马开始了与摊主的讨价还价,最终“抱印而归”

常言道,可遇不可求。当然,要不是刘先生之前赏识了那枚“法元法”,说不定就算他看到“千金买笑”,也不会买下。自打退休后,6年来刘先生收集多方古印,其中不乏名家之作。不过,他们应该感到欣慰的是,一百年后还是有人能够认出这俩“亲兄弟”。无论是赵穆还是高垲,想必他们也不会料到,自己留下的印作还有这样精彩的身后曲。细心的刘先生还将明清各大篆刻流派的有关信息镌抄在本子上,以便备查。今年62岁的刘先生因受到在银行工作的父亲影响,从20多岁起便开始收集古印,后来当了宣传干事,还经常给别人刻印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2/06/19363.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