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和田玉 / 中华古玉的价值评判

中华古玉的价值评判

一、中华古玉是中国5000年文明史的标杆

为什么会是这样?

由于祭祀的神圣性,决定了当时最为珍贵的、漂亮美观的玉器,必然成为中华民族与神灵沟通的中介。农业民族对自然气候的依赖和由此产生的对天地、山川的崇敬以及对祖先的崇敬,其已经进入相对高级的宗教信仰(与“泛灵论”比较而言),祭祀天地和自然神祇就成为必然

在世界文明版图中,中华文明是一个比较独特的类型。放眼世界,她不仅是世界四大古代文明中唯一的一个数千年未曾中断过的连续文明;而且全世界之中,也只有中国,才有着悠久的古玉传统和灿烂的

我们说中华文明有5000年历史,就是依据于此

我们还会发现古玉所具有的很高的文化价值,至少体现在三个方面:神巫文化、宫廷文化、德育文化。综合起来,古玉具有四个象征:

但是吊诡的是,在当今的收藏界和玉器爱好者之中,古玉的价值与价格却倒挂。甚至出现了古玉的价格比不上新玉的奇怪现象

中华古玉的价值与价格背离,绝非正常,肯定与当今人们的观念有关,即与人们的观念出现混乱有关。中华古玉积淀了深厚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这是毋庸置疑的

为什么这十年来,古玉的价值与古玉的价格会出现相背离的情况

同样,以玉制作的祭祀用的祭器,具有比较复杂和抽象的造型和纹饰图案,已有较高的宗教意识和审美情趣,如臂箍、勾云形器、龙形器,琮等。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代表等级身份的玉制礼器,璧、环、圭、琥、璜、珩等,也无不如此

现在则不同,掘地二十多米是常见之事。大量罕见的出土古玉面世,让许多专家和爱好者原先固有的观念受到重大打击;古玉鉴定也遇到了众多过去所未曾见过的难题

可以说,自从中华古玉的出现,便决定了中华文明的独特性,而玉文化也就成为是中华文明的核心组成部分。毋庸置疑,玉文化对中国人有着巨大的影响

但中华文明的伊始,却是以“玉琮时代”的形式表现出来

同时,由于商品经济的原因,大量的仿古玉以及赝品也跟随出现,一时间,鱼龙混杂,泥沙俱下

因此,在新中国建国六十年来,前五十年,中华古玉的价值与价格基本是相符合的

二、中华古玉是中华文化信息的富集物

如果易中天教授知道中国文明的诸多因素已经在“玉琮时代”形成,便不会这样坚持他“中华文明3700年”的观点

人们原有的观念已经不能适应形势了,而且,社会新的问题也出现了。原因就在于目前我们社会处于一个转型时期,我们的国家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

其特点之一,就是有着有别于世界各国的文明发展路径

所以,长时间内,磨制石器占据了农业工具主要地位。这种农业的易发和早熟性,决定了中华农业的相对稳定性,从而也决定了华夏民族对农业工具的变革的需求并不强烈

由于古代众多的帝王、后妃、王公大臣、贵族将古玉做为自己心爱之物,生前玩弄摩挲,品评鉴赏,死后带入地下,作为在另一世界的趋吉避邪之物。所以,历朝历代,传世的古玉并不多见,尤其是明清以前的古玉

我们会在诸如龙山文化、良渚文化、齐家文化之中发现这类代表威权的玉制作的兵器、祭器以及形形色色的礼器

巫师的通神灵的玉用物,先秦时期统治者(商周春秋战国)沟通神灵和祭祀天地神灵祖先所用的玉礼器,无疑是“君权神授”的最好注明。一、权力象征。持玉者才能够主持祭祀,与神沟通;延伸而来的是帝王诏书所用的玉印玺,帝王的诰命玉册等;这些无不是权力的体现

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应该不难理解。但当今的人们却难以理解,人们为什么会在古玉的观念上出现混乱?其实,当下的情况,就好比海南岛突然下一场雪,已经完全适应热带气候的当地人们必然会不知所措,不知如何应对这场雪

如果我们徜徉在中华文明的长廊之中,一定会发现:

进入文明的国家形态,有诸多标志,其中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祭祀,二是战争。“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被赋予了神性的玉器,成为了中华文明的标志性器物

它基本上完整地与炎黄子孙共同经历了中华文明的全过程,共同见证了中国的悠久历史。自红山文化、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石家河文化、大凌滩文化开始,继之齐家文化、夏文化、三星堆文化,以迄清代为止,在中国历史上经历了五千多年用玉崇玉时期和近三千多年的收藏历史(从商周时期起,经历汉代皇帝和诸侯王收藏玉器热,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及宋代的收藏热,再到清代乾隆时期的宫廷收藏)。琳琅满目的古代玉器,是中华文化中最具生命力的艺术品

世界各文明,在经历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之后,经过短暂的铜石并用时代,就径直进入到青铜时代,开始了其文明之旅

今天的我们,面对传统文明,面对流落民间的中华古玉,面对这种中华文明特有的文化负载物,我们该何去何从?!

中国文物中,诸多品类都与中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联:青铜器以礼器和武器的形式呈现,是“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完美体现。书画以独特的表现形式,透过艺术的发展演变,提升国人的审美情趣。而玉器,则是所有中华文物之中最能综合体现中国文化特质的器物。瓷器以自身独特的形态展现中华文化的艺术和技术结晶,向海外传递输送瑰丽的中华文化

中国文化,是一个有着自身特点的东方文化

东汉末年,官府甚至公开盗窃,如孙权、曹操的“摸金校尉”,就是专门盗掘大墓的金银器、玉器、青铜器等。最后的结局,又再次随故去的王公大臣们一起埋入土中。他们死后,通常是将这些属于他们的古玉带入墓葬之中。自汉代以来,历史上盗墓成风。古玉由于其产生的特殊性,历来就是社会上层人物才拥有的物品,巫师、祭司、军事领袖、酋邦首脑、国王,王公大臣,等等。盗墓的结局,就是有许多古玉流落民间。既有民盗,也有官盗。但这些被盗出土的古玉,以及偶有被农民耕地发现的古玉,大多又到了新的王公大臣手中。民间盗墓也风行一时

我们知道,早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的姜寨遗址中就曾发现过红铜片,齐家文化更是典型的铜石并用时期,说明我们的祖先早已对铜有所了解,在较早时期进入青铜时代并非不可能

这是因为中华的“农业早熟性”,决定了中华文明的早熟性以及发展的相对延滞性

中国

玉器的制作,应该视为是社会生产力的一种进步。因为制作玉器,并不等同于一般的石器,其难度和消耗的人力物力,一点也不亚于青铜器制造

只是到了清代乾隆时期,由于新疆疆域完全回归朝廷,以及和田玉山料的开采,才使社会对玉器的需求得到缓解。从宋元明各朝来看,古玉被统治者垄断的程度是相当的高,一般大臣都难得与古玉有缘

这只能说明,唐代缺乏前代的文化因素传承,说明当时已经很难见战国、汉代古玉了,更遑论夏商周古玉了。但这些玉器并未消失,依然还深埋在地下

这个时代,是一个巫政结合,产生特权阶级的时代,也是产生城市(城堡)、文字、祭祀、礼仪、战争等多种文明要素的时代。与世界上所有的文明古国发展轨迹不同点是,中国在同样经历过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之后,并不是进入严格意义上的铜石并用时期,而是进入一个玉器时代,也就是世界著名考古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张光直所称之为的“玉琮时代”(《谈“琮”及其在中国古史上的意义》),这个时代中的红山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石家河文化、大凌滩文化、齐家文化,等等,无不是以其精美多样的玉器而闻名于世

五千年的农耕时代,犁地不过一尺,建房地基不过一米,城市不过十平方公里。这种小农经济,基本完好地保存了原始的地貌,这也就保存了众多深埋地下的古玉(包括那些出土后又入土的古玉)

我们倘若去参观国内博物馆馆藏古玉,就会发现,即使在今天,国有博物馆里,古玉数量的确很有限。过去,人们认为古玉很珍贵,就在于古玉的稀缺性

用玉制作的刀、戈、矛、斧、钺,在韧度和硬度上,都不亚于青铜器制作的兵器。如果用于战争,其威力也并不逊于青铜兵器

中华文明以“玉琮时代”伊始,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早期发展时期,是有其客观原因的

”《广州日报》2013年8月19日版)。据报载,易中天说,“准确的提法,中华文明只有3700年。所以我说中华文明不是5000年,上下5000年指的是文化。”他解释,“中国考古学家发现的最早文明是二里头遗址,但对二里头遗址是农村还是城市,学术界一直有争议。”根据易中天的研究推论,二里头是城市而非农村,因为具备着城市的很多特点。“根据推论,二里头不早于公元前1750年,那么,今年是公元2013年,加起来正好3713年

琢制玉器呢,是生产力的进步吗?。铸造青铜器,无疑是生产力的跃进,代表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因此我们说,“玉琮时代”的古代玉器是中华文明纪年的标杆。当然,也是让每一个炎黄子孙对悠久的中华文明感到自豪的历史信物

如果我们忽略中国独特的“玉器时代”,比照国外学者关于文明起源于青铜时代的理论来硬套,文明只以青铜时代起算,那么,我们将会陷入自相矛盾之中:一方面,我们传统的教科书和我们的古史传说都说中华文明有5000年;另一方面倘若我们真以中国的最早的青铜时代即所谓的夏代(目前以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碳十四数据的绝对年代为距今3900年至3500年)来计中华文明的起始,则中华文明5000年的说法就会被自证为错误

战国秦汉时期王公贵族墓葬中使用的玉车骑兵马俑、玉编钟、玉剑饰,金缕、银缕、铜缕玉衣;魏晋南北朝王公贵族使用的玉印、玉用具;唐五代的玉牌、玉带;宋元明清官员佩玉带、带钩以及官帽玉顶子、玉帽正等,这些都体现了持有者身份等级的高贵。二、身份等级的象征

作为中华民族的成员,接触古玉,是近距离触摸中华文明的最佳途径

因为它们大量地被埋藏在土中!而且,还埋藏得很深。而且,战国、秦汉古玉,因为魏晋南北朝古玉的漫长的低谷期,数百年来考古地层(文化层)的加厚,埋藏得更深了。为什么呢,因为王公贵族的大墓,都是深埋

两千多年来,我们的古人对中华古玉的热爱以及统治阶级对中华古玉的垄断,足以说明这个问题。上述两点,决定了中华古玉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你想想,虽然各朝面世的古玉极其有限,新制作的玉器也有限。中华古玉真的非常稀缺吗?它到底有多大的存世量?按常理来推断,中华古玉的存世量虽然不会很多但也应该不很少。但问题在于,中华大地,经历了一个多达千年的完整的“玉琮时代”,而且在随后的数千年的历史之中,历朝还持续不断的制作,加之玉器又不容易毁坏,按道理说,中国古玉攒积下来的存世总量肯定不会少

易中天教授的观点并非胡诌,但他确是在硬套了国外考古学家关于文明起源的理论。其实,即使在进入青铜时代,二里头夏文化中的遗物,青铜器也只是些铜铃、铜爵、铜糳等小件器物,而大量受到当时社会重视的器物,还是带有威权意味的夏代的玉器,如玉钺、玉璋、玉戈等

故历来各代士大夫以拥有古玉而骄傲,“君子与玉比德矣”,“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玉藻》)。此风渐染,后妃贵妇都以佩戴玉饰品为荣。三、品德象征。古人视玉为美德,君子佩玉,好德如好玉。佩戴在身上的,是各类制作精美的玉饰品和玉组佩

中华大地上农业的发生,是相当早的,无论是以粟米为主的旱地农业,还是以稻作为主的水田农业,均在距今约万年的时候就开始了。土壤深厚的北方黄土高原,南方的淤土沼泽地,由于其易耕性和种植的方便性,使得中华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较快地进入较成熟的农业阶段——园圃农业

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磨制石器的过程中,由此接触到了玉,一种硬质的“石头”,并积累起相当的磨制这类玉器的工艺

玉摇钱树、玉辟邪(貔貅)、玉家具、玉文房用品、玉屏风、玉山子、玉如意等;这些富丽堂皇的玉器,制作起来需要大量的金钱和财力,非常人所能享有,因而是古人财富的直观体现。四、财富象征

所以,我们会发现,魏晋南北朝玉器上还有汉玉的遗风流韵,而在唐代,则古玉的装饰风格却焕然一新

三、中华古玉的价值和价格

而许多人,包括许多媒体都还未对此有清醒的认识!。可以肯定,目前是遇到一个过去从未有过的时代,即出土文物大量出现的时代

果如此,则易中天教授的“中华文明3700年”之说就会大行其道

正是由于有了古玉时代,中华文明才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发展轨迹。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古玉,它基本上完整地与炎黄子孙共同经历了中华文明的全过程,共同见证了中国的悠久历史

许多人甚至对中华古玉退避三舍。哪怕是玉好工好,价格也高不上去。而诸多的古玉,则被冷落在一旁。新玉中的籽料,成为当今爱玉者蜂拥追求的目标,即便是和田玉山料,人们也是趋之若鹜

春秋战国时期的“和氏璧”能换十五座城池,这种交换证明了“黄金有价玉无价”的古语。迄至清朝前,古玉基本上是处于被统治阶级垄断的局面。在古代,古玉是高价值的物品,基本上是无价的

这是为什么呢?

在混乱的观念指导下,中华古玉的价值与价格背离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2/06/20251.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