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奇石藏品 / 避暑山庄采菱渡再现“菱花菱实满池塘”

避暑山庄采菱渡再现“菱花菱实满池塘”

唐卡一词是藏语,意为平面画,一般称帛画,是喇嘛教的一种最为普及的宗教艺术品,是藏族文化中一种著名的艺术表现形式。在须弥福寿之庙,供奉有一幅黎明女神摩利支天唐卡,成为镇寺之宝

品读山庄外庙

然而,这里水位较深,不适宜菱角的生长,园林园艺处为解决这一问题,创造适宜菱角生长的环境,于菱角栽植区围设浮球、挂防渔网,警示游船划入,以避免人为破坏,同时有效防止草鱼入侵啃食;又将事先制作完成高1.5米的铁架,置于湖水中,为放置栽菱角的荷花缸搭建水下平台。为恢复“采菱渡”的园林景观,改变无菱角可采的现状,景区园林园艺处于7月份在其所临湖中栽植菱角上千余株。完成上述工作后,将菱角栽入荷花缸中,而后移植湖中。根据历史的记载及诗中的描述,这里的园林景观应是湖面植大面积菱角,粉荷相杂青萍点缀,使湖面生机盎然

黎明女神摩利支天唐卡

供奉于须弥福寿之庙大红台镇寺之宝——

其背光造型独特,顶端带有一舍利塔,塔顶的日月纹饰,分别为“菩提心”与“空性”的象征。颈部缠绕一大蛇,右腿微曲,左腿侧伸以战斗姿立于双层莲花座上。她经常坐着一辆由野猪拖曳的车子,拖曳的野猪有时是一头,有时是五头,最常见的是七头,这幅唐卡里的两头拖车是非常少见的。摩利支天三头八臂,头戴宝塔,三面面相各异,正面善相含笑,端庄慈祥,为菩萨脸;左面是保留原始身份的猪脸;右面忿怒丑恶,口出利牙,每面又各有三眼。黎明女神摩利支天,又称“摩利支提婆”,意思是“阳焰”、“光焰”,是梵文的音译,藏语称其为“斡在卡玛”。依造像仪轨,八臂左侧四手分别持索、弓、树枝、线;右侧四手分别持金刚杵、针、钩、箭

栽植了菱角后的“采菱渡”,既恢复了避暑山庄的又一植物景观,又丰富了湖区的园林风景,真的是“菱花菱实满池塘”了

避暑山庄“采菱渡”意即采菱的渡口,为乾隆三十六景之第十三景,位于环碧岛北,濒湖而建,是一形如斗笠的草亭,当年皇帝和后妃常于此泛舟,采菱,嬉戏,野餐。杏花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其匾额典故出于唐代大诗人王维《田园乐》七首之第三首:“采菱渡头风急,策杖林西日斜

摩利支天身兼众生除障与带来喜悦两种职责,她的黎明光线可将修持者的障碍,化成智慧与慈悲的洁净宝体。在须弥福寿主殿妙高庄严殿里悬挂着这样一对宝幡,上书三十个篆字“中天梵气斗母子光金尊圣德巨光天后摩利支天大圣圆明道姥天尊宝幡”,据说这是摩利支天的七个名号。由此观想,将她作为镇寺之宝供奉于主体建筑大红台,是否代表着六世班禅认为只有依附于清朝政府,听命于满洲大皇帝,才能给西藏带来光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2/06/20759.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