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6-21 22:51
大量仿宋代的单色釉瓷器,之所以仿得惟妙惟肖,亦出于工匠们的责任感。无论是青花、粉彩瓷器等,无不造型生动、胎体坚硬、釉色温润、韵味十足。探讨光绪瓷器为何绚丽多彩,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大清一朝,开始由盛而衰,到了光绪年间,暮气沉沉。工匠们有感于嘉庆以后瓷器艺术不断走下坡路,深为惋惜。这时期仿古瓷器也大量出现,如仿宋五大官窑瓷器,不少作品技法高超,几可乱真。这里所说的创新,实际上是“复古”。有关“三星老人”的制品,是个传统体裁,但光绪时期工匠们追求艺术效果,使之造型端庄,青花釉色纯正,细看,颇有些康熙瓷的味道。这也是光绪瓷器得以繁荣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后,有关西洋体裁的作品,不断出现在“中国制造”瓷器上。1644年,中国历史上发生三件大事:明朝末崇祯皇帝自缢身亡,李自成退出北京城,大清定都北京。一些古瓷学者认为,这可能是封建社会回光返照在艺术上的反映。光绪时期,瓷器艺人创新意识有所增强,在绘画题材上,在釉色处理上,无不追求艺术境界。清嘉庆以后,瓷器艺术日暮西山,一代不如一代。反映在一件光绪时期“三星老人”青花瓷碗,很有特色。实际上,中国的单一文化,已渐渐融入多元文化。另外,瓷器中还不断出现外国人生活的场景,且“洋味”十足。随后,“洋风”吹来,吹进这古老、尘封已久的帝国大门。光绪时期出产的瓷器,多姿多彩。光绪为清朝倒数第二位皇帝。这时期的龙,一改往日神圣不可侵犯,少了些威严、呆板,使龙仿佛从深宫走进平常生活,似乎还有些可爱。至光绪年间,不仅“洋风”仍吹,同时科举被废,新学诞生。如龙的形象,清中期以后,龙即不断出现在瓷器上,至光绪年间,则大量出现。一些有所作为的工匠,纷纷仿效明代青花、“清三代”青花的艺术效果,制作上精益求精,往往在器底写上“大明某某年制”、“大清某某年制”,就是明证。这一时期,洋人不断进入国内,大量购买中国瓷器,把中国瓷器带进带出,造成瓷器需求量上升。至乾隆后期,有史学家称之为“落日的辉煌”。1840年,大清帝国在英国船坚炮利的攻击下,被迫打开对外开放的大门。中国古代瓷器,经宋、元、明,屡创辉煌,至“清三代”,到达另一个高峰。这一切无不对瓷器艺人的思想及创作产生重大影响。此后,清朝经历康、雍、乾三代盛世。光绪年间所产瓷器,却令人耳目一新,当刮目相看
浅谈光绪时期瓷器的特点 多姿多彩釉色温润
对现在的瓷器收藏者来说,所藏之物可能都是些不甚值钱的民窑器“大路货”,多为近现代的仿品,能收藏几件光绪瓷器也算不错了。闲暇之余,把玩这些瓷器,也能自得其乐了,这里谈的是光绪瓷器的一些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