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学殷商史学科是一门以商周卜甲卜骨、甲骨文、商周考古材料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古文字学、考古学、历史文献学、历史学、文化人类学等社会人文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探讨商代及夏、周两代历史文化的交叉性学科。甲骨学殷商史学科是在1899年殷墟甲骨文发现之后产生、形成、发展、壮大的,经过国内外学者100余年的探索与努力,该学科已成为一门具备严格学科规范的国际性“显学”
1949年以前,唐兰、于省吾在甲骨文字的考释方面、胡厚宣在甲骨文材料的搜集方面也做出了很突出的贡献
如《殷虚卜辞综类》、《殷虚甲骨刻辞类纂》、《甲骨文字集释》、《甲骨学论著目》等。如小屯南地甲骨文、花园庄东地H3甲骨文、5号墓等等。(3)各种甲骨文工具书纷纷出版。首先,资料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为甲骨学殷商史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陕西岐山凤雏、扶风召陈和齐家等地还发现了大量的西周甲骨文。(2)继续发掘殷墟遗址,获得新的甲骨文材料和墓葬等其他重要的考古材料。(1)大型甲骨文资料《甲骨文合集》编辑出版
第三,甲骨文分组断代研究的深入开展,发展了董作宾的五期说。学者们提出殷墟甲骨文中存在非王卜辞,并在分组的基础上进行甲骨文断代研究。董氏提出的“文武丁卜辞”,即?组、午组、子组卜辞,其时代被提前到武丁时期。李学勤在讨论过程中提出了甲骨文两系说。原属董氏四期的历组卜辞的时代,成为学者激烈讨论的问题
第四,学者利用甲骨文材料研究商代历史文化,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商代是实行分封制,还是存在方国联盟?商代有无宗法制?甲骨文中的“众”是奴隶,还是商人家族中的平民?商代崇拜的上帝是否是至上神?经过学者们的这些讨论,对殷商史的认识达到了从前未有的高度。与1949年之前相比,不但研究者的人数、讨论的问题增多了,而且研究的深度也加大了。学者对商代的国家形态、社会结构、官制、经济、社会生活、宗教祭祀、天文历法等方方面面的课题都进行了很深入的探讨,在许多问题上引发了争论
此后直到今天,日、美、加、英、法、韩、意都有不少学者从事该学科的研究工作。在该学科发展的早期,就有一些国外学者投身其中,如加拿大的明义士、英国的金璋、日本的林泰辅等。在甲骨学殷商史学科的发展过程中,国外学者也付出了许多劳动。他们一方面搜集刊布本国的甲
故唐兰先生说:“雪堂导夫先路,观堂继以考史,彦堂区其时代,鼎堂发其辞例。”这四堂便是罗振玉、王国维、董作宾与郭沫若。他把殷墟卜辞分类排比,再加以考释研究,将庞杂的甲骨文材料理出了头绪。20世纪30年代,郭沫若的甲骨文研究工作也对甲骨学殷商史学科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其次,理论建设有了长足进步,对甲骨学殷商史学科的研究对象和目标作了更加明确的阐述。台湾学者张秉权、严一萍也撰写了类似的通论性著作。20世纪50年代,陈梦家出版《殷虚卜辞综述》一书,对殷墟甲骨文研究进行了科学全面的总结。此后,王宇信出版《甲骨学通论》一书,对甲骨学作了更加系统的论述
王氏是最早利用殷墟卜辞深入讨论商代世系、地理、礼制的学者,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学者是罗振玉与王国维。1899年殷墟甲骨文的发现直接导致了甲骨学殷商史学科的产生。在该学科发展的初期,学者主要从事甲骨文的收藏、著录、文字考释的工作,并已开始自觉地利用甲骨文材料研究商代的历史文化。他先后出版了《殷虚书契前编》、《后编》、《续编》等甲骨文著录书,并考释甲骨文字、发掘卜辞中的历史文化内容,著成《殷虚贞卜文字考》。他对比卜辞与《史记·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证明了《殷本纪》的真实性。罗氏是最早收藏甲骨文的人之一,并积极从事甲骨文材料的刊布与研究
如郑州商城、偃师商城、湖北盘龙城、江西大洋洲、四川三星堆等多处商代遗址的发现,在时间、空间上扩大了商史研究的领域,将学者的目光从中原带到了周边省份。第五,殷墟以外的商代考古工作获得很多成果,拓宽了甲骨学殷商史学科的研究领域和思路
1 历史沿革
史语所原是以发掘甲骨文为目的,在小屯开展实地工作后,陆续获得卜甲卜骨、甲骨文、建筑基址、墓葬、青铜器、玉器等大量珍贵的商代遗址、文物。这时期的殷墟考古工作不但奠定了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基础,而且也将科学的考古学方法和丰富的考古材料引入了甲骨学殷商史学科,对该学科的建设和拓展具有极大的意义。1928 1937年,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在殷墟开展的科学考古发掘工作,极大地促进了甲骨学殷商史学科的形成与发展。此外,他还发现了甲骨文中的“五种祭祀”,即周祭,并对殷历进行了研究。当时史语所专门从事甲骨学研究的学者是董作宾。他利用第一手考古材料,撰成《甲骨文断代研究例》一文,以贞人、称谓、书体等项标准将甲骨文分为五期,开创了科学研究甲骨文的新局面
这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1949年后,甲骨学殷商史学科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