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217号以4800万拍下了甲骨。事后如多家媒体描述,拍卖会现场充满了戏剧性。举牌至2000万元之后,此前从未举牌的217号突然杀出,和268号之间展开竞价。这是一家公司事先接触时报出的价格。季崇建的心理价位是3000万。这家公司正是拍卖会上异常引人注目的268号参拍者
也没有人要去追问这些藏品到底是从何而来,又是怎样来到博物馆的。万千计的文物从民间齐集博物馆,绝大多数都难以知晓藏家的身份。当时还很年轻的李先登以这种方式过手上百万件文物,是他个人的奇遇,也是一个不会重复的蹊跷时代的缩影。在那个混乱时代里,那些罕见的精品能够最后花落博物馆这样的专业机构,不至于散失或是毁于一旦,已经是不幸中的大幸了
“我见过无数拍品和客人,从来没有过这种感觉。这不是一般的拍品,而是一种感情。”
商谈合同条款的时候,卞老太太提出来,拍卖李鹤年所藏甲骨不为钱,不讲底价,并且要和季崇建约定,如果最终的买家同意将甲骨捐献给博物馆或研究机构,可以少收钱。如果买家不捐出甲骨,李家将向研究者捐献一定的拍卖所得
他认为,在崇源之前,已经有拍卖行和藏家和卞老太太进行过接触,但是最终没有谈成。他自认为保持了专业人员的心境,利润并没有成为他过手文物时唯一的兴奋点,所以第一次看到甲骨文时,“十分激动”。在上海博物馆工作21年后,季崇建从一名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变成了一名商人。也许就是这种“激动”的情绪使他得到了藏家的信任
李鹤年的甲骨文藏品本是他的书法老师孟广慧所藏。孟广慧是天津人,以书法著名,被称为天津近代四大书法家之一。据考证,他和甲骨文研究界大名鼎鼎的王懿荣和王襄,是中国最早鉴赏和收藏甲骨文的人。王襄在文章中对其收藏甲骨文一事多
在当天早上的董事会上,这种成功商人面对利润时的兴奋,还感染了崇源的其他董事们。拍卖会两天后,位于上海常熟路一栋别墅里的办公室中,崇源公司总经理季崇建接受采访时,兴奋之情仍然难以掩饰
乱世遗存
他随口举例说,其中有宋代画家范宽的画作,是“很大、很好”的藏品。这批文物数目巨大,数以百万计,其中不乏精品,给李先登留下了深刻印象
当季崇建的秘书将20块甲骨文带到北京,在李先登面前展开时,李先登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李先登,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是最早被崇源公司邀请鉴定这批甲骨文的专家之一
商人与藏家的协议
在当天的拍卖会上,甲骨拍卖创造了上海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上的最高纪录。利润让商人感到兴奋,季崇建毫不讳言甲骨文给他带来的好运气
但不管怎样,作为商人的季崇建先后操作“殷契国粹走进国子监”、“甲骨回归安阳殷墟故里”,再和复旦中文系共同举办学术研讨会,制造声势,对甲骨文拍卖的运作可谓十分成功
这一尚没有得到确证的说法,在季崇建的描述中,充满了令人愕然的气氛。季称,老太太的要求让作为商人的他感到十分突然和措手不及,也不符合拍卖行的操作规则。但他“慨然应允”
他接着低声笑道,这笔广告费用实在算不上昂贵
1970年,“文化大革命”正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大量曾为私人所藏的文物集中到了博物馆。博物馆组织人力进行整理登记,李先登即是其中的一员。1961年,李先登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分配到天津艺术博物馆工作,主攻青铜器
当天,竞价至2000万元,一个一直用电话报价的参拍者突然电话中断。崇源公司事后发现,这个竞拍者就是“神秘的”217号
季崇建声粗气壮地表示,崇源的董事会上,董事们纷纷表示,“如此利国利民的盛事,崇源愿意倾力襄助”
李鹤年接受了询问,28片甲骨文的来龙去脉才真相大白
20片小小的甲骨背后,更多的故事正逐渐浮出水面。然而,对这批甲骨文的其他当事人来说,拍卖成功使他们感受到的,远不仅是利润的兴奋
28片甲骨装在两个盒子里。李先登深感事情重大,赶紧向上汇报。在有关方面的指示下,博物馆最终查到,这批甲骨文是从天津的书法家李鹤年处抄家抄出来的
1970年的某一天,李先登在文物堆里发现28片遭逢浩劫而幸未散碎的甲骨时,就深深感到这样的庆幸
卞老太太在将装有甲骨的盒子交给季崇建前,焚香祷告。随后,李家的后人蜂拥而至,问季崇建老太太定下的底价是多少,季崇建一概避而不答
现在的问题是,如果卞老太太真和季崇建有一个关于捐献的协议,如果买家愿意将拍得的甲骨捐献,卞老太太真的收很少的钱,崇源的手续费和据说达到70万的前期宣传投入怎么办?
没想到有重逢的一天。”。那还是1970年的事情。“我在‘文革’中经手整理过这批甲骨文。1978年以后就再也没有见过它们
2003年11月,季崇建和李家初次接触后,心痒难耐,3天后再赴李家,和卞老太太商谈拍卖事宜。甲骨的真正保存者是李鹤年的遗孀,卞氏老太太。季崇建说,所谓甲骨保存在李鹤年后人之处的说法,其实不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