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是7~8月,高温多雨季节,该病发生尤为严重。病叶黄枯后易脱落。番茄上叶片发病初生水渍状暗绿色小斑点,扩大后形成近圆形或不整形边缘明显的褐色病斑,病斑外有黄色晕圈,内部较薄,具油脂状光泽。番茄、辣(甜)椒是我省的重要茄果类蔬菜,但近年来由于细菌性斑点病的发生,直接影响了番茄、辣椒的品质及产量。病茵发育适温27~30℃,最高40℃,最低5℃,56~59℃10分钟致死。茎、果梗发病,产生类似叶斑病的症状。4.田园卫生。种子带菌可作为侵梁来源,又可作为传病载体,进行远距离传播。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体,深埋或销毁。2.选留无病种子,从无病株或无病果上选留生产用种。3.轮作。三、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病原细菌主要在种子表面或随病残体在田间越冬。二、病原茵番茄、辣椒细菌性斑点病,由野油菜黄单胞杆菌引起,属细菌。果实被害产生直径1~3毫米稍隆起的黑褐色圆形病斑、呈疮痴状。叶片初生水渍状黄绿色小斑点,扩大后边缘呈暗绿色,稍隆起,直径2~6毫米,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形,中部稍凹陷,灰白色,后期有穿孔。与非茄科作物实行2~3年以上轮作。田间病害传播主要借雨水反溅或昆虫传播蔓延。5.加强耕作栽培管理。翌春条件适宜,病菌通过风、雨或昆虫传播到小叶片、茎或果实上,从伤口或气孔侵入。1994~1996年,我们对番茄细菌性疮痂病的发生及防治进行了系统研究。而番茄细菌性疮痴病为我省发生的新病害,自1993年以来在番茄上造成的危害有加重趋势。四、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如甜椒的早丰1号、长丰,辣椒的湘研1号、2号;番茄的毛粉802等。该病又称疮病,国内也称细菌性疮痴病,常造成早期落叶、落果。我们将病残体放在田间,6个月后仍能从病残体分离获得致病细菌。高温、高湿、阴雨天是发病的重要条件,因此,7~8月雨后高温季节,病害易发生流行。若种子带菌,应进行种子处理,主要方法有温水浸种,用52~55℃温水浸种30分钟,移入冷水中冷却后再催芽,药剂消毒用农用链霉素4000~5000倍液浸种30分钟,洗净后播种。茎部受害先形成水渍状暗绿色至黄褐色不规则形病斑,病部稍隆起,裂开后呈疮痂状。潮湿时病斑上形成褐色菌液溢出。果实受害多为着色前的幼果和青果,初期为淡褐色小斑点,略凸出果皮表面,后中间凹陷呈暗褐色或黑褐色木栓化病斑,病斑边缘有裂口,呈疮痴状是本病的重要特征。发病田病株率一般为40%~50%,病果率为5%~10%。6.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药剂防治,可选用的药剂有: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50%琥胶肥酸铜(DT)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新植霉素4000~5000倍液,22%农用链霉素400倍液,7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1:1:200波尔多液,7~10天一次,连续2~3次。定苗后注意松土,增施磷钾肥,促进根系发育。一、症状识别辣(甜)椒上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幼苗、茎及果实
番茄、辣(甜)椒细菌性斑点病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2/06/23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