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木雕行情 / 一封清朝侨批的“涨价史” 收藏家追捧侨批文物

一封清朝侨批的“涨价史” 收藏家追捧侨批文物

在修建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和开平碉楼的申遗中,政府已经发现了银信的价值,并开始收集。刘进教授也肯定了民间力量的作用,“不过我个人认为,在五邑地区,官方和民间是互动的,可能政府的贡献要多一些。而目前看来,民间捐给政府的还不多。民间收藏家是在集邮的过程中把信收藏起来了,一开始,他们只要信封上的邮票,把信分开了,在华侨博物馆建成后民间才开始慢慢知道信也有价值。”

对民间收藏,刘进也有其担忧,“有些收藏家还是以增值为目的,如果有合适的价格,他可能就卖掉了,其价值就会流失掉。有的人也不愿意拿出来出版共享,但银信都是孤本,绝无第二件,一旦其中有一个字掉了,就不完整了。”

曾刊登在《中国邮史》杂志封面上的一件1908年吉隆坡寄到五邑的清代侨批,是侨批界首次公开披露的五邑清代侨批。提到收集五邑侨批背后的故事,麦先生饶有兴致地讲述起他印象颇深的趣事。“因为清代的侨批非常罕见,常见的潮汕所谓清代侨批,大多是手书的干支纪年,一个误差就是六十年,而这份五邑侨批贴有邮票、盖有邮戳,年份不存在争议,在当时的侨批收集与研究中,意义及价值极其重大”

一封清朝侨批的“涨价史”

侨批的流通,对其发掘和认识又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这封清朝五邑侨批曲曲折折的流通过程中,可以窥见许多民间收藏家对侨批的追捧。麦国培感慨说:“五邑侨批是集邮界先挖掘和推广,再加上各界热心人士的参与,才有今天的社会认同,这个过程曲折而漫长。相信通过各界的推广,它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必会更上一层楼!”

四件套侨批目前已极为罕见

受访者供图

黄文波 摄

鉴于邮友的诚意,加上他确实比我需要,而且国际展览也有利于侨批的宣传与推广,所以我也乐于成全,而更令我意思不到的是,成交价格比之前提高了一倍半,珍罕侨批的价值由此可见一斑啊!”。但碍于情面,加上这也不是我专门收集的中美间的侨批,因此,为了成人之美,我便将它流通出去。“这批发现的清代侨批共有十多件,而更难得的是都经澳门中转,按以往所见,侨批百分之九十九以上都是经香港中转处理的,经澳门处理的非常罕见,这也是五邑移民海外中就近经澳门逗留的历史见证。不久之后,这位前辈以兴趣转移为理由,又让回给我,当然我也乐意收回。这批清代侨批一经披露,立即引来很多爱好者的关注,特别是一位澳门集邮前辈,希望重金求购。有趣的是其中一封侨批经过辗转几个人之手后,身价竟已翻了倍。接下来的几个月后,台湾一位专们收集侨批的邮友又找上门,原来他的邮集要参加国际邮展,缺少的就是清代龙头重量级展品,因此以十足的诚意求购,希望能够补充入集

对这一说法,王炜中先生表示赞同,他认为民间力量在这项工作中起到极大的作用。有人说,侨批的保护可能是我国第一个由民间推动官方的文献遗产保护活动,改变了过往我国对文献遗产保护自上而下的单一模式。大部分民众对侨批的认识有限,但还有一小部分人却热衷于侨批,并为侨批工作的开展贡献了力量。“民间很多人积极性高,效率高。而且还有很多像陈伟南先生的海外华人也非常关心这项工作,为我们提供了不少的帮助。”。现在一个包封拍卖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但是很多民间收藏家把它买下来,然后提供给我们

受访者供图

笔者了解到中国邮史研究会创办人麦国培便是热心收藏者之一,并对江门侨批工作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尽管有部分收藏家不愿共享其收藏,但民间收藏队伍中也不乏乐意慷慨贡献者

罗达全讲述侨批收集的故事

麦国培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便开始收集侨批,是比较早开展侨批收集的收藏家,在2005年筹建华侨华人博物馆的时候,他捐赠了2300多件,其中银信约有1800件。直到九十年代末,五邑侨批才陆续发现,但数量也极少。”。他告诉笔者,其收藏最高峰的时候达到上万封,其中以潮汕侨批为主,部分是五邑银信。“一开始收集的以潮汕侨批为主,因为当时广府侨批还没有人认识和发现,更别说五邑侨批了

最早的清朝五邑侨批辗转数人之手后,身价倍涨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2/06/24263.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