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收藏掐丝珐琅,除了认清年代外,在器型的选择上,应以人物、动物为首;其次是炉、瓶,且须造型奇特,以有出戟、附件为佳;再次是碗、碟、杯子等。收藏掐丝珐琅,以胎体厚重工艺精细为最佳。一件约30厘米高的乾隆掐丝双耳龙寿纹瓶,器胎可厚达1厘米以上,重量可达数公斤,需双手合力才能提得起;而清道光年间及后世制作的景泰蓝,器胎和重量都要轻巧得多,一只手便可提起
比如明代器的珐琅质厚,色透,砂眼凹坑大且多;清初器的珐琅也有砂眼,但比明代有显著改进,珐琅质厚但不透;至清末、民国,珐琅稀薄,但砂眼几乎消失。火镀金的色彩:明代器金厚,色泛红;清初器金薄,色泛黄;清末金色泛白;近现代采用电镀工艺,金更薄。另外,历史因素也要放入考虑范畴
有些爱好者,连基本的都不大清楚。”国内珐琅器分掐丝珐琅、画珐琅、透明珐琅、锤胎珐琅和錾胎珐琅五种,其中的掐丝珐琅因为盛行于明代景泰年间,又以蓝色釉料为主,故称“景泰蓝”。“不是所有珐琅器都叫景泰蓝
鉴别真伪时一比重量、二看包浆——“比重量”是因为赝品的底胎厚度和釉料比重都无法达到古法珐琅器的完美程度,所以入手较轻。一两百年以上的真品包浆都有一种厚重、内敛的沉稳之美,那是历史留下的痕迹,赝品则釉料锋芒外露。通过包浆辨真伪难度相对较高,但最见效。特别要注意的是,针对近年来珐琅器收藏品市场出现一股“海外回流潮”,但这些回流的珐琅器暗藏玄机——既有我国早年流失到国外的真品,也有很多国外制造的洋物件,尤以自鸣钟为多。晚上用微光照射,真品明显吸光,赝品明显反光。珐琅器的古法工艺已经失传,眼下赝品做得再逼真,也无非是使用草酸、盐酸之类化学品在外表做旧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