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和田玉 / 当代玉雕师亦应“与玉比德”

当代玉雕师亦应“与玉比德”

对玉雕的收藏,马大师支招说:“不论器皿大小和价值高低,好料加精工方可传世。”意思就是说,玉器的材质要一流,即纯净、油润细腻,且色泽要正,就是不能有邪色,如黄绿两色的玉材就不行;工精,即玉雕师的活要利落,刻出的线条干练有力,且要把工具用到家——不能干七八成活,所雕器物生动传神,文化内涵深刻,寓意深远。另外,作品的格调要高,不能匠气十足

料好工精 方可传世

马进贵:是啊!俗话说:“人琢玉,玉琢人。”在中国传统四大雕刻艺术——玉雕、木雕、牙雕和石刻中,玉雕是最难的,因为和田玉的结构是毛毡状,非常缜密,韧性又很强,所以仅出形这道工序就很艰难,而且玉雕艺术是“只减不加”,一刀失误,便前功尽弃,可以说“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其次,玉雕艺术品的细部刻画很重要,这些细活又往往靠艺术家的瞬间灵感,可是琢磨的过程是特别枯燥的,磨着磨着就把灵感磨没了,哈哈哈……

马进贵:是的!玉是中华民族宗教、道德、政治等文化因素乃至财富的集合体,玉文化是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绵延至今。只有吃透了这些东西,玉雕师才能把其精华巧妙地运用到玉雕工艺中来。同时,夏商周青铜器(斝、爵、簋、鼎等)的器型、纹饰(饕餮纹、云雷纹、夔龙纹等)不仅美妙绝伦,章法严谨,而且演变有序,内涵丰富。理解、掌握玉文化的历史,是玉雕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小编:《诗经·国风·卫风》中的“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意指君子对高尚的道德修养进行反复锻炼,而“切、磋、琢、磨”既概括了玉雕制作的整个过程——选料、设计、琢磨和抛光,也反映了玉雕师玉一样的情操

有人说,当下一切炒作雕工的行为都是把藏友引向歧途的妄为,理由是这个浮躁功利的时代在艺术上不会有所作为。这句话听起来有些道理,但也有失偏颇,因为与新西兰等尚玉民族不同的是,中华民族在玉石中倾注了人的智慧——雕工,从而将其变成了宗教、政治、道德等因素的结合体,而不是单纯尚玉石

另外,玉器这个行业,主观能动性很重要——要喜欢、耐得住寂寞才行。现在的年轻人能够潜下心来学习、研究传统文化的太少了,大都喜欢时尚的东西,你让他们天天枯燥乏味地磨石头,他们不干!

简单讲:拿到原材料(不管白玉、青白玉还是碧玉、墨玉)后,我首先仔细观察,看其纯净度如何,是否含有玉浆等杂质;其次,看它是否有裂纹(内裂和外裂),因为大件器皿最怕的是开矿等原因造成的内裂,这样的裂纹从外面看不到,切开就傻眼了

小编:这或许就是有些玉友对现代玉雕艺术失望的原因之一,而市场上的那些拙劣玉工又是如何造成的呢?

马进贵:新疆和田玉、俄料、青海料容易分别,而我平时都用新疆和田玉做器皿,很少使用青海料,因为它水、灰、透,产品出不了和田玉那种沉稳的效果,一样费工时,但不讨好

人琢玉 玉更琢人

小编:选料是玉雕工艺的首道程序,也最能体现玉雕师的功力,您从事玉雕艺术近半个世纪,经验肯定很丰富,平时是怎么选料的?

工是活的,好坏都有,可玉料具有原料稀缺和不可再生等因素,雕一块少一块,而雕坏一块更少一块。这样一来,工艺鄙陋的玉雕产品在市场上出现便理所当然了。诚然,马进贵大师也提到,由于缺少对和田玉的人文品格及文化内涵的认识,玉雕行业不少人跟着市场走:市场需要什么,他们就雕刻什么,无心创作;同时,收藏热一浪高过一浪,玉器制作工序又相对简单,于是一些年轻人学个皮毛便“自立门户”赚钱。所以,有些藏家认为藏料是当今收藏最理性的选择,坚持“好玉不雕”,是可以理解的

就消费者而言,你是买玉还是买皮啊?如果买皮,石头的好皮有的是。马进贵:古人“首德次符”是对的。我认为玉料优劣的关键是玉质,皮子只是装饰。举个简单的例子:把名牌西装套在稻草人身上,只能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有何意义呢?所以,我先看肉质,好肉加好皮才是锦上添花,才可通过俏色(巧色)发挥其魅力;如果皮特好,但里面半石半玉或杂质特别多,这样再俏色也遮不住丑

但是,“好玉不雕”是相对“五好料”(质地好、形状好、色泽好、皮子好和重量好)而言的,这种料属“天工开物”,形制是任何大师都无法企及的,然而可遇而不可求啊!况且,玉之所以成为宗教、政治、道德等因素的结合体,也与人的劳动密不可分,加上“于玉比德”的玉雕师时下也大有人在,因此大可不必对新时代的玉雕艺术过于悲观

创作这样的作品,既需要深厚的传统文化做支撑,又要视野广阔,不容易!。小编:看完您的作品,我的直接感受是:这些作品工精而不失大气,古朴而又现代,可谓意古思新,当今实属罕见

被新疆同行尊称为“马爷”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玉雕大师马进贵,四十多年来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根基,汲取各派玉雕艺术的营养,以金银错嵌宝石工艺为创作手法,结合伊斯兰文化特色,形成了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开创了以中国传统器皿造型为主打的“西域派”玉雕。在玉雕行业中,马进贵这个名字无人不晓

“抽象玉雕”难引起共鸣

小编:俏色是设计工序,而设计既是玉雕艺术的至关重要之环节,又是玉雕师智慧的集中体现,您四十多年来创作了不少惊世之作,如“墨玉压银丝鹗”、“白玉嵌宝石西番壶”等,有何心得?

新疆和田玉,这种奇妙而美丽的石头,千百年来就是宗教、道德、政治等文化因素的集合体,凝结了不同时代华夏儿女的智慧——玉不琢,不成器。对这一繁荣局面,有人持怀疑态度,认为时代浮躁,难出好工,于是抱着“等待能工巧匠出现”的态度持玉守望。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玉雕艺术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之势

我现在做件器皿都要半年甚至一年,有的还需更长时间,因此一生做不了几件东西。马进贵:工艺美术工人不同于产业工人:后者依靠个人力量把原材料变不成商品,可前者只需简单的玉雕机,就可以个人把原材料变成商品,且其价值由自己的技术来决定。这期间,玉雕师首先要在学习过程中了解玉材的性能,其次了解器型文化,最后才能独立创作。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有些人学点皮毛就单干赚钱去了,而真正意义上的大师必须要磨炼十五年以上

实话实说,玉雕师搞研究、创作,首先要解决吃饭问题,这可以理解,但从新疆和田玉的特性及其文化内涵来讲,理应料尽其用,使之达到最高境界。我1964年开始学徒时,人们首选的是器皿,其次是人物。可现在不是:拿到一块上好的可做器皿的白玉,他们便不加思考地切成数块镯子料或牌子料,我心疼啊!因为镯子和牌子受欢迎,市场价值远远高于单件器皿。所以,我认为现在的玉雕师不能唯利是图,应该“与玉比德”

小编:古人强调“首德次符”,而今人却偏爱上好的皮色。那么,您在选料过程中对皮色持何态度?

不过,真正的玉雕大师在琢磨玉的过程中,也升华了自己的人格,不由自主地“与玉比德”了

譬如,《周礼》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我的具体做法就是在传统器型中融入时代文化。而我认为创新就是凭着自己深厚的积累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刻认识,继承并把传统器型发扬光大,使之更加完美,而不是“想当然”,更不是照抄古人——我很少做仿古件,因为你从事过考古工作就会明白:那种古味具有时代性,我们就是用脚踩的工具也做出不来,就像上个世纪中叶的话剧《四世同堂》一样,哪怕是台词、道具、舞美等都丝毫不变,现在重排就是和当年不一样。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我现在把“六器”(璧、琮、圭、璋、琥、璜)演变成了文房用品,即璧变砚台、琮变笔筒、璜变笔架等,这种做法完全继承了“六器”的形制、纹饰和表现手法,只是用途不同而已——这就是创新

好肉加好皮才是锦上添花

马进贵:玉雕师首先要对原材料有充分的认识,其次要有建立在丰富知识基础上的开阔的思路,这样才不至于半途而废,才能设计出匠心独运的玉雕

令人痛心的是,时代在大踏步前进,我们的经济、科技都在飞速发展,不少年轻人反倒越发崇尚时尚文化、外来文化,藐视优秀的传统文化。其实,具象也好,抽象也罢,都应该能引起人们的共鸣,而不是让人看了蒙查查;同时,现在条件优越了,创作却少了,因为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玉雕师都钻到钱眼里去了,他们跟着市场跑:市场需要什么,就雕什么。他们对传统器物都不了解,却随心所欲地制作连自己都未必看得懂的东西,还美其名曰“抽象艺术”

点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2/06/29227.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