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我高兴万非,这次捡大漏了。回想起来,这次捡漏虽是偶然,但也与自已平时这方面的知识积累,及多年收藏的经验有关。只有自己平时多看多学习,才能常常捡漏
因为这古玩市场和我家有一墙之隔,走上几分钟便到了。今年夏天,我在家休假,因没有事做,便养成了每天早饭后,到古玩市场转一转的习惯
听到这话,我这才放下心来,是真品就行,总算没有上当。拿回家去,第一时间就找市收藏协会的行家看一看,市收藏协会的副会长刘荣生老先生一见到这笔筒,就爱不释手,边看边说:贡喜你,又掏得一真品
地摊有二米多长,古玩货物是玲珑满目,有铜钱、像章、铜器、玉石、瓷器,真是杂乱无章。我把笔筒小心翼翼的拿在手中,细看这笔筒细白如玉,是一直径大约六厘米,高约七厘米的圆柱体,笔筒手感细柔,重量沉稳。忽然,一只瓷器吸收了我的眼球,这是一只白瓷笔筒。我第一感觉这是“好货”,就问年轻人这笔筒要多少钱?年轻人热情的招呼我:大哥,一看你就是行家,如果你真心要,给个吉利数,八百八十八元
我回三百。我一听,嗨,还真行,价是不高,就是拿不准是不是真货,要是按工艺品买,价就太高了。我耐心的杀价。还好最后以二百八十元成交。年轻人落价七百八
但刚走到入口,见有个年轻人在摆地摊。于是,走到地摊前仔细的看了起来。这天早饭后,我照例去逛古玩市场。年轻人热情地喊我:“哎,大哥,我刚来这里,没有门面,只能摆个地摊,我这里有好多真品,只要你看上的,我给你打八拆。”我走上前去,心想我是个老手了,不买看看也行,反正也没事
刘老先生连夸好货,好货。告诉我说这笔筒应是清朝雍正、乾隆年间的用品,看上去做工仔细,绘画精良,价格在万元以上
筒身用墨彩在涩胎上绘山水画幅,再入炉二次烘烧而成。画面山川重重迭迭,回环起伏,变化多端,树木有的苍虬挺拔,有的婀挪蟠曲,画幅右面是一片开阔的水域,有一鱼翁正在垂钓,另有一渔舟渐渐远离,整个画面墨彩浓淡有姿,画意高雅洁净,呈现出一派美丽的江南湖光山色。于是,我和刘老先生一起仔细的观看起笔筒来,这笔筒不施釉,胎体细腻,滋润柔滑,胎色白中发黄带灰,看上去犹如一张存放多年的宣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