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木雕行情 / 魅力名镇:年画上的杨柳青

魅力名镇:年画上的杨柳青

图为杨柳青年画代表作《连年有余》

2002年建成的明清街,是一个仿古建筑群,为的是给杨柳青年画提供一个集中经营与艺术交流的场所。一个巨型的“连年有余”福娃娃塑像矗立在镇里,金光灿灿,有着典型的杨柳青年画风格。在戴家胡同、健隆胡同中穿行,身边的游客络绎不绝,其中许多是从各地赶来的商客。经过几年的发展,如今这里已经聚集了60多家大型画店。建立明清街的初衷正在成为现实,古镇商贾云集的街景盛况重现

吃过晚饭,洗了洗手,王学勤走进自己的画室。无论多忙,这是他从不落下的功课。临近晚上8点,74岁的农民老汉王学勤扛起锄头向家走去。一双青筋暴起、骨节突出的手有力地挥舞着锄头,暮色中,身后刚刚翻好的土地还带着湿气

白天下地干农活的王学勤,创作时也能够保持原汁原味的乡土气息,他对年画起稿、刻印、手绘无不精通,还经常跑到乡镇各处,搜寻流落民间的珍贵年画遗产,有着独到的文化眼光。作为会画缸鱼的乡间艺人,王学勤无疑是最后一代了。缸鱼年画是贴在水缸边的墙壁上的,如今水缸淡出人们的生活,缸鱼年画也随之失去市场

清中叶即达到全盛,“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并与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与众多历史文化名镇一样,历史上的杨柳青有着天然的交通便利,南依京杭大运河,北靠大清河、子牙河,三河环绕下的杨柳青曾是北京以南最重要的驿站。明代,京杭大运河重新疏通,苏州桃花坞年画及雕版艺人北上,在其影响下的杨柳青,年画生产渐成风尚

在冯骥才“跑画”的经历中,还曾遇到一个能画“五大仙”的老太太,她的画全是

年逾七旬的著名民俗专家张仲先生对杨柳青年画有着深入的研究和深厚的感情:“植根于农耕文明中的杨柳青年画,是‘活化石’,是中国文化的沉淀物,又是反映民俗生活的一面镜子。”

事实上,年画的题材众多,包括界画、朝衣大像、娃娃样、时样节景、财迷样、十样锦、吉祥富贵图、戏出故事等。提起杨柳青年画,许多人脑海中浮现的就是“娃娃抱大鱼”的形象,一如杨柳青镇里的那个巨型塑像。不仅有“耕织全图”、“五谷丰登”等反映农民自身生活的,也有来自小说、戏曲的“完璧归赵”、“水浒忠义堂”等,还有“李白醉酒”、“孔夫子周游列国”等歌颂杰出历史人物的,当然,也有“连年有余”、“麒麟送子”等包含着吉祥寓意的

马婧婧摄

运河边的杨柳青镇

不足20平方米的画室里,墙上固定着20多张画板,灯光下,王学勤握着毛笔的手灵活轻盈,每年都能描绘出2000多幅年画。这些让他获得“民间艺术家”称号的年画,取名自离他家不远的杨柳青镇

杨柳青的老艺人们

重现古镇街景盛况

古镇杨柳青,在天津市区以西20公里,得名于依依杨柳,当地出产的木版彩印年画让它早已显赫于世

跟张仲一样,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的眼中,杨柳青年画有着极高的价值。那是一种被称为“缸鱼”的年画,“蓝绿的底子上,一条肥头大尾的大红鲤鱼游弋其中,绿叶粉莲,衬托左右,那股子喜庆劲儿,活泼气儿,讨人欢喜的傻头傻脑的样子,特别惹眼。”。农民王学勤画了几十年的年画,上世纪90年代初的时候,王学勤的年画引起了冯骥才的注意

在“玉成号画庄”的院子里有年画制作的房间,游客不仅可以参观制作现场,还能当一回年画师傅,在画师指导下,在雕刻好的木版上涂墨、拓印。1992年,为振兴年画,霍庆顺兄弟恢复“玉成号画庄”作坊。年过六旬的霍庆顺师傅是杨柳青木版年画的第六代传人,谈起年画就十分兴奋,主张传统技法的他,严格遵照着勾线、刻版、印刷、彩绘、装裱的五道工序。镇上的“玉成号画庄”成立于1926年,是唯一一家坚持经营下来的老字号年画作坊

如今的杨柳青镇上,除了“玉成号画庄”,还有“年画张画庄”、“古柳祥画庄”等大型年画作坊。将年画与旅游业相结合,让更多的公众了解杨柳青年画,增强这笔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成为当前杨柳青镇考虑许多问题时的出发点

资料图片

在杨柳青年画馆的展厅里,杨柳青木版年画的悠久发展史被清晰地勾勒出来。2003年,天津市西青区政府又投资建成了杨柳青年画馆。和许多其他民间艺术一样,杨柳青年画有过辉煌,也曾几近衰亡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2/06/33342.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