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木雕行情 / 一个玉雕师的困惑:原石贵过器物

一个玉雕师的困惑:原石贵过器物

并且玉件不同于其他商品,进一批货,卖掉一些积压一些是常有的事,资金占用比较严重;而反观销售,则随着售价的越来越高而渐显冷清……像小刘这样的普通雕刻师们究竟该往何处去?至少在目前,这一问题还没有人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但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小刘担心的是,成品件虽不及资料原石那么“疯”,但价格水涨船高无疑是必然趋势

但原石就不一样了,持有者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或者“准买家”的态度来决定雕与不雕、雕什么题材、找大师还是找普通师傅雕,等等,可塑性极强,自然也就更受青睐了。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唐太宗的说法更直接:玉虽有美质,在于石间,不值良工琢磨,与瓦砾不别。要说起来,这一现象也有其存在的内在原因:玉雕作品毕竟已经成型,一旦收藏者或投资者对其题材、雕刻工艺甚至抛光水平之中的某一项不甚满意,便不会花大把银子购藏。但近些年来,和田玉料尤其是籽料价格飞涨,而成品玉器、玉件的涨幅却落后于原石,以至于不少投资人直接以原石尤其是籽料作为投资标的,雕件尤其是较大型的摆件则明显受到冷落。也就是说,即使是和田美玉,也必须经过雕琢,否则就是一块顽石

这也难怪,现在不管是籽料还是山料,很多和田玉原石在市场上流通之前就已经被染过色了,原因不外有二:一是借染色掩盖其品质的“先天不足”;二是以染色冒充籽料,或者本身确系籽料,染色后冒充美皮原籽能使卖价“更上一层楼”。随着好料的日渐稀少,再加上外面又多了一层“伪装”,买料子当然也就越来越具有赌性,并且赌输的可能性自然也就越来越大了

有时候即使勉强雕出来了,但哪怕费尽心机地挖脏去绺、避裂避棉,却连自己都觉得零售价可能还不抵工钱,也难怪前来加工的人会日见稀疏了。小刘在古玩城做和田玉原石及玉雕生意好些年了,一直顺风顺水的他近来却越来越频繁地被一个问题所困扰:送玉石来雕刻的人一天比一天少,料子也越来越差

在与开料的加工厂师傅闲聊时,老师傅不无感慨地说,以前是翡翠才赌石,并且90%以上的人赌输;现在和田玉也赌石了,来开和田玉的也十有八九切垮,另外不足10%的人大致没有赚赔,而真正切涨了的,恐怕连5%都不到(行内术语:开料有赚叫“涨”,赔钱称“垮”)。笔者认识的一位玩家,不久前花10万元购得一块5公斤左右的籽料原石,皮子略有加色,外观看上去还算不错,白度、润度、细腻度均显示其至少是一块中档料子。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现在市场中的好料子越来越少,流通中的料子主要是一些中低档货,这样的玉材大多绺、裂、花、杂不少,原石雕刻的风险较大甚至堪称巨大。但在切割机下就显出原形了:不仅玉花多,里面还僵杂累累,几乎出不了一件像样的玉件(实际上最终也就出了一串手链、一副项链),白花花的票子就这样打水漂了

其实,相当一段时间以来,市场上就存在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玩玉者大都耳熟能详的“原石贵过件”

与此同时,虽然料子大不如前,但喜爱和田玉的人却越来越多,即使很普通的原石也身价倍增了。偏偏不少玩玉者都属于“貔貅型”只进不出,和田玉于是逐渐流入了“玉石黑洞”之中,而玉雕行业每年消耗的玉材随着雕刻师队伍的日渐壮大也有增无减,怎么办?材料方面,只能靠越来越多的不入流的料子滥竽充数了,而这也正是韩料雕件充斥市场的主要原因;而对于“非著名玉雕师”来说,则有三条路可走:一是投奔大师麾下,在大师的工作室里混一口还算美味的饭吃。不过这也不是一般的玉雕师能够做到的,必须具有相当扎实的功底才行;二是退出玉雕界,改做原石生意或其他行当;第三就是像小刘一样,有来料加工时雕一下,没活时就到南阳、揭阳等玉石加工集散地进一些成品回来销售,赚个地区差价,有时候还能充分利用自己的一大优势某些雕工不尽如人意的玉件别的买家不敢下手,小刘却能低价拿回家小修小补一番,效果往往大不一样不说,最关键是售价能够因此大幅提升,也算是以自己的手艺提升了玉件的价值,还省得自己无件可雕时“手痒”,可谓两全其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2/06/37147.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