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囊孢子因气流传播,子囊孢子发芽侵染油菜花瓣,带菌花瓣落到叶片上引起叶片发病,叶片病斑扩大蔓延至茎杆诱发茎发病,发病茎时的菌丝通过枝叶蔓延至邻近健株,成为病害的传播主要途径。偏施氮肥,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或植株密度大,均有利于发病,芥菜型、甘兰型油菜和白菜型抗病。阴雨连绵,相对湿度在80%以上有利于病菌的生长和传播。菌核萌发与子囊盘形成的最适温度为15℃,子囊孢子侵入寄主及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0℃。2-4月份平均温度8-14℃期间,子囊盘就会大量出现;8-15天内子囊盘喷射出大量孢子
1)发生规律油菜收获后,病菌以菌核形态在土壤中或混杂于种子、肥料中越夏越冬,10-12月平均温度5-18℃期间,土壤中的菌核有一部分萌发侵染油菜,构成苗期发病。第二年春季旬平均温度超过5℃之后,土壤中的菌核大量萌发产生子囊盘
一、油菜菌核病
至病害晚期,茎表皮破损,维管束外露呈丝状,髓部中空,易倒伏,茎内形成许多似黑色鼠粪状菌核。苗期病斑多在地面根茎相接处发生,形成红褐色斑点,后扩大转为枯白色,组织湿腐,上面长出白色絮状菌丝。花瓣感病后呈苍黄色,后转为白色。严重时全株枯死,轻病株部分枯死或提早枯熟,种子不饱满。茎部发病,先出现梭形浅褐色水渍状病斑,略为凹陷,中部白色,边缘有褐色轮纹。成株期叶片发病,初呈圆形或不规则形水渍状病斑,病斑中心部灰褐色或黄褐色,边缘暗青色,略有轮纹,病斑边缘退绿,外缘具黄晕,干燥时病斑破裂穿孔,在潮湿情况下则迅速扩展,全叶腐烂,上面长出白色菌丝。种子感病后,表面粗糙,灰白色,无光泽或变成不规则的批粒。2)症状和诊断油菜菌核病在油菜各生育期各部位均能受害,以基都受害最重。病斑绕茎后,造成茎腐,幼苗死亡,病组织外部形成许多黑色菌核。在潮湿条件下病斑发展非常迅速,上面长出白色菌丝。角果感病后产生不规则形白斑,角果内、外部可形成小而圆的小苗核
据发生程度可分:长江中下游及东南沿海严重病区,长江中游重病区,长江上游轻病区,云贵高原轻病区,华南沿海轻病区,华北极轻病区,北方春油菜极轻病区等7个病区。俗称白杆、空杆、麻杆、烂杆、霉蔸等。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生。由子囊菌纲柔膜菌目核盘菌科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除为害油菜外,还浸染十字花科、菊科、豆科、伞状花科,锦葵科、茄科等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