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先铭教授曾将抱弄口采集到的青瓷瓷片带到英国、日本以及东南亚等国家交流,并在有关著述中提到了武义抱弄口窑所烧制的“珠光青瓷”与以上地区和国家出土瓷片或博物馆珍藏之青瓷的关系。南宋时期镰仓是一个港口,这里出土的大量中国瓷器包括龙泉青瓷和福建的篦划纹青瓷。冯先铭在《中国古代外销瓷的问题》中指出:“在半个世纪以前,即20世纪初期,就有许多中国瓷器在日本的沿海港湾地区发现,主要是青瓷,其中还有浙江的龙泉青瓷,福建的青瓷系,包括晋江地区的产品,有刻花,有篦划纹,日本叫‘珠光青瓷’。1977年著名古陶瓷研究专家冯先铭、朱伯谦等曾专程来到武义抱弄口窑址进行考察。‘珠光青瓷’在日本发现很多,龙泉青瓷也很多,比较集中于镰仓地区。福建的篦划纹青瓷过去以为只有同安烧造,凡是篦划纹青瓷都把它们归到同安窑去,现在知道不单是同安,厦门、南安、莆田以及浙江龙泉、武义、江山等窑也烧这类青瓷,它们通过泉州、明州出口。”朱伯谦研究员也在论文《从浙江省武义县墓葬出土物谈婺州窑早期青瓷》、《浙江瓷业的新发现与探索》、《浙江古代瓷器的研究》等多篇文章中提及武义窑及武义出土的青瓷与浙江古代青瓷发展史的关系及重要地位
图1 余光仁在点评婺州窑珠光青瓷
武义窑是金华婺州窑主要的古瓷窑群落之一,它散布在武义壶山镇城区周围,主要沿熟溪江、泉溪一带沿河分布。其中碗心以刻团菊、月华等装饰纹为主,内壁多为划花与篦划纹,外刻复线扇骨纹(图3)。今已查明,金华、衢州两市婺州窑遗址有600余处,武义一县就占了136处之多,可见武义是古代江南历史名窑婺州窑中心窑场所在之地(图2)。宋代武义窑主要烧制青釉,亦兼烧黑釉,器型以碗、盏为主,同时也烧制盘、缸、罐、壶等器皿。婺州武义窑青瓷器皿的装饰主要以刻花、划花与篦划纹为主。武义立窑烧造瓷器的生产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东汉,而宋元则是其鼎盛发展时期
相传珠光大师特别喜欢使用这种色似枇杷、釉润深腹,产自中国的茶盏沏茶。这种产于中国宋代的古瓷,在日本茶道和收藏界被珍视为“国宝”。经过我国考古界的多年努力,近年来逐渐证实这种被称为“珠光青瓷”的青釉盏的产地主要分布在福建南安、同安、厦门、安溪、连江、松溪、浦城、莆田、浙江东阳、武义、江山、金华、温州以及广东潮州、汕头等地。这种有着鲜明中国青瓷特色的茶盏就被命名为“珠光青瓷”。“珠光青瓷”名称的由来,据说与十五世纪日本高僧“茶汤之祖”珠光氏有关。在日本,人们将一种枇杷黄色、釉润、深腹、敛口、小圈足,碗口内外沿施有线环一道,线环以下刻划简笔花草,间配“之”字形篦纹,器外线环下通体刻划折扇纹的青瓷盏称为“珠光青瓷”
2010年11月,在武义县举办的“婺州窑文化高峰论坛”上,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著名的古陶瓷研究鉴赏家、《收藏快报》、《东方收藏》、东方收藏网总编余光仁在考察过抱弄口窑址群后,与当地古瓷爱好者作学术交流时,针对所见的婺州窑珠光青瓷残片与福建同安窑珠光青瓷作了对比分析(图1)。本文根据余光仁的发言和近年来的考察成果,从窑址考察、残片分析及完整器鉴赏等角度入手,将位于浙江中部金华婺州窑中心窑场武义窑宋元时期所产的“珠光青瓷”的胎、釉、型以及装饰等特色作简单介绍,以飨读者
产品之胎骨呈灰白色,细洁,断面气孔较少,烧结程度高,釉色翠绿青黄,釉面洁净,有玻璃光泽,纹饰主要有刻划卷草纹、云气纹,内底有菊瓣团花纹、月华纹,碗壁均刻划扇骨纹。足见其当时生产规模之大,应该是宋元时期婺州窑的中心窑场之一。武义抱弄口,位于武义熟溪街道温泉旅游开发区抱弄口村。文物部门在此地古窑址普查时,一共发现有宋元时期青瓷龙窑36条。抱弄口窑主要以烧制碗、盏、盘、罐、瓶等器皿为主
图2 武义古窑址分布图
张老在考察了抱弄口古窑址后,对这里的窑址保护现状和所见到的丰富的古窑址残器遗存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建议当地政府向省文物局申请开展有选择性的重点窑址挖掘。2010年11月,中国古陶瓷学会副会长、南京博物馆研究员张浦生也来到武义抱弄口窑址考察(图4)。在科学挖掘调查的基础上在原址建立古窑址博物馆,向研究“珠光青瓷”及宋元古瓷的专家学者提供第一手的原始实物资料
浙江 雷国强 邵文礼
图3 婺州窑珠光青瓷
一、武义窑“珠光青瓷”古窑址的分布及基本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