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生活和曾经活动于这一地区的人们,创造了这一地域全部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黄河与洛水交汇其间,有伊水、、涧支流水系,有青要、平逢和荆紫之山,这就是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也是最早称为“中国”的地方。这些,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形成了带有浓郁地域特色和丰厚积淀的文化,称 为河洛文化。豫西的伊洛盆地在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都有最适合人类居住的环境和气候。尤其在距今一万多年前的大理冰期之冰后期,不论是前仰韶文化时期,还是后来的仰韶文化时期和龙山文化时期,温暖、湿润、植被丰富是她的特点
在这方面,家居洛阳的北宋大易学家邵雍在《易》学的发展上是集大成者。至两汉重儒学,经学大家频出,于《易》学亦多有贡献,尤其是对河图洛书图形的探索已逐渐接近真谛。根据孔子十翼中所发先天后天之象,而确立先天卦图与后天卦图,从而“明伏羲、文王之易”,邵雍又是千古第一人。《易》的发展在进入《周易》发展阶段后,又有几个重要发展时期。自此,“天下后世以信孔子而信《周易》”,于是“异说屏除”,《连山》、《归藏》俱废。宋人祝泌作《观物篇解》云:“《周易》祖于洛书,用九;皇极祖于河图,用十,其旨不同。邵雍在洛阳生活的30年间,在易学上的另一成就,就是他的易学巨著《皇极经世》书。今《皇极经世》,古之《连山易》也。”这是对河图洛书的实际运用,也是对古易《连山》的进一步发掘与发展, 为河洛文化增加了厚重的底蕴。邵氏的成就也最能光大易学思想,并能补救孔子的遗憾。1997年安徽阜阳双古堆西汉汝阴侯墓出土的太乙九宫占盘,其九宫之数就与洛书完全相合。至于洛书,因行《周易》而被传承。这也同时证明洛书之说并非子虚乌有。其中成绩最著者当属东汉的郑玄,已探索到了五行生成数与方位之间的关系,为北宋黑白点河图洛书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厚斋易学》)孔子作十翼,对发展完善《周易》的哲学思想功不可没,但孔子之失恰是客观上造成了《连山》与《归藏》的废止,从而简化了对河图的描绘。可以说北宋时期黑白点河图洛书,是在汉代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由北宋学者解读出来的,还了古河图洛书的本来面目。这也是继夏、商之后,《易》在洛阳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时期。据史载,文王为《易》之卦辞,周公为爻辞,周公居河洛,爻辞由周公在洛阳“述而成之”。可以说,在对古易的继承与发展上,邵雍是孔子以后的第一人。接下来对《易》的发展是在孔子时期,孔子作十翼是在整体发扬《周易》之微言大义。这一时期的《易》文化仍然是河洛文化的主流
我想这大概就是河洛文化的主体。追根溯源,我以为河洛文化在具体建构上具有如下 一些特征。古者河洛,谁传道之?河图洛书,其谁志之?人文递嬗,谁与化之?学归兹洛,何由致之?这是萦回于我脑海、挥之不去的情结
这种奇石,因其图案宛如太阳而得名。尤有奇者,其文亦 有似今汉字者。此种石为河洛地段的黄河之仅有。这种启示当是来自河图。有的如海波浴日,有的又如日在九天,更有的如繁星密布,千形百象。石上的太阳图案圆而色异,且大小多少不等。我以为“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是说伏羲在仰观俯察、近取远取的同时又受到一种启示,从而画出八卦。最早记录河图的著作是《尚书》诰命篇:“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这里所说“河图”是哪一代圣人所受之物已无可考,但其属于天球、大玉之类的实物也已确定无疑。那么,这一非河洛莫出的河图究竟是什么?史无明文记载。我认为河图其实就是一种图案奇特的黄河奇石,亦称太阳石
一说伏羲作《连山》,黄帝作《归藏》;一说神农作《归藏》。显见又是神农作《连山》,黄帝作《归藏》。据载,“河出图”的地点就在今孟津县境内,至今犹有唐代“图河故道”碑在那里矗立着。但对三《易》的说法不尽相 同。而对夏 为《连山》,殷曰《归藏》,周曰《周易》却绝无歧义。《易》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即《连山》、《归藏》和《周易》。《尚书·顾命》孔安国传所说“伏羲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以画八卦,谓之河图”,即本于河洛的远古传说。言“始作八卦”,即确立了作《易》的第一人便是伏羲氏。“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孔子在《周易》系辞中所述,虽未明言“则之”作《易》,但联系其上下文,已知是作易无疑。孔子说:“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又有说神农一曰连山氏,亦曰列山氏;黄帝一曰归藏氏
伏羲于河洛得河图而作八卦也已是不争的事实。神农虽起于烈山,但袭其神农之号的炎帝与黄帝是兄弟氏族,其母族为生活在河洛腹地平逢之山的氏族有娇氏。按古史传说,伏羲虽不生于河洛,但曾活动于河洛地区,并有“厥妃殒洛是为洛神”的《路史》载文以佐证。尤其是黄帝,其主要的活动范围就是以河洛为中心的中原地区,是建密都于青要之山、聚族落为华夏、开三代有国之先河的英雄。而三代皆居河洛,《易》与河洛的渊源之深可知。伏羲以降,《路史》说黄帝也曾受河图而作《归藏》易。又据《竹书纪年》注,“洪水既平,尧归功于舜,将以天下禅之,乃诰斋修坛于河洛,择良日,率舜等升首山遵河渚……相谓曰:河图将来……有龙马衔甲赤文……吐甲图而去”。在古人看来,河图出于河洛,或 说是只有河洛出河图,这都是不争的实际
就是说,到黄帝时,带有阴阳黑白点的河图的图像已经形成。宋朱元升在《三易备考》中说,《归藏》易,黄帝演伏羲《连山》易而作也。《易》之发展序列是由《连山》而《归藏》,而《周易》。由于古人多形象思维,又由于受简册之类的载体所限,河图形象多以文字叙述为之。这就是时至先秦在孔子的十翼中亦未有图形传世的原因。根据《说卦》所述八卦方位和《系辞》的大衍之数可知,在孔子其时,对河图洛书的数字与图像应该是十分清晰的。洛书起源于禹时,元人张理《易象图说》总结孔安国的说法云:“洛书者,禹治水时,神龟负文而列 于背,有数至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类。”洛书的起源与确立过程应该与河图相似。又据《汉书》律历志,伏羲画八卦由数起,至黄帝而大备,说明至迟到黄帝时期河图的最后发明已经完成。《易》是几代圣人的成果,河图的面世亦是几代圣人的成就
一、河洛文化,《易》以贯之
这就构筑 了这一文化无以为匹的整体特点,即超前的源发性。河洛文化从容大气,具有包容天地、海纳百川的胸怀。她承源上古,缘启三代,蕴接后世,裔播内外,是君临天下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君临天下的文化
孔子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说明洛书有来历,河图有传说。传说中的史前文化往往比历史的真实更为深入人心。河洛文化的源头是享誉古今的河图洛书。多少年以来,龙马出河、旋毛成图、伏羲则之以画八卦的传说一直是人们远古意识的主流,这也正是传说文化的魅力。然而,一种文化的源头如果仅仅建立于远古传说上,便失去了基础。因此,在我们溯源和确立河洛文化的时候,对于类似这样的问题就要多一些去 伪存真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