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木雕家俱 / 中国传统文化颜色釉陶瓷的四大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颜色釉陶瓷的四大特征

以上可以看出森严的等级制度对颜色釉瓷器的影响,一方面是限制了它向民间发展,另一方面由于皇帝的严格要求,促使颜色釉瓷器经过精工细作,使产品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看他吹釉似吹箫, 小管蒙纱蘸不浇

1、巧妙地利用缺陷,反丑为美

总之,色彩丰富的颜色釉,与相适应的造型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恰如其分地表现出颜色釉的天然丽质,体现出中国传统颜色釉高雅的审美情趣。不同的釉色,配用相适应的造型,方能充分体现釉色本身的美感。元、明、清颜色釉产品十分重视釉色与造型的统一。如高温铜红釉有霁红、郎窑红和豇豆红之分,其特征分别为沉稳、奔放、素雅。传世品中沉稳的霁红釉多与大小适中的瓶、壶、炉、洗等结合;浓艳奔放的郎窑红则多与大件的瓶、罐等相结合;素雅柔润的豇豆红则与小巧的瓶、洗、盒、水丞等文具相结合。再如窑变花釉,色泽浓烈,传世品中多为大、中件的陈设用瓷。而胭脂红釉色泽淡雅柔和,传世品中均为小件的碗、盘、瓶等等

颜色釉有高温、中温和低温之分,色釉品种至雍正时,已达数十种之多。这种精湛的制瓷工艺,至今仍令世人叹为观止。这其中的奥妙,取决于釉料配方的调整和烧成技术的纯熟程度。如氧化铜在氧化焰中可烧成绿色,如果在还原焰中可烧成红色。古代勤劳智慧的陶工,在实践中准确地掌握了各种釉料的变化,得心应手地调制出各种釉料配方,纯熟自如地驾驭了烧成技术,创造出数十种色彩缤纷的颜色釉。如果提高氧化铁的含量,再配上钴、锰等金属氧化物,更可烧成黑色。而铁的氧化物,在还原焰中可烧成青绿色,在氧化焰中可烧成黄色或酱色。同一种金属氧化物,利用温度和焰性改变其分子结构,可烧出不同的色釉品种。但决定颜色釉的呈色剂却只有铜、铁、钴、锰、钛、锑、金等几种金属氧化物,尤其是前三种,是中国传统釉色的主要呈色剂

均匀纯正是颜色釉的基本要求,但中国传统颜色釉追求的却是均匀纯正中的变化,以自然的工艺变化,增添颜色釉的韵律和节奏感。再如雍正青釉鱼篓罐(图 ),外壁施用粉青色釉,呈色均匀稳定,但仿鱼篓的弦纹却使釉色产生了一种节奏感。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均可说明中国传统颜色釉在完成均匀纯正的基本要求后,追求均匀中的变化,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如宣德红釉棱形洗(图 ),外壁施均匀纯正的红釉,但口沿及棱角处却露出胎体本色的洁白色,十分整齐规整,俗称为“灯草口”、“出筋”,红白分明,对比强烈,使均匀纯正的釉色给人一种富有韵律的美感

广义的宗教观念,包括对自然和先祖的崇拜祭祀行为,从远古时代即已盛行。各种祭祀活动及不同的位置中,需配用不同的颜色釉陶瓷。其中土地、宗庙、社稷、山川为天子亲祀,其余遣官祭告。历代皇朝还规定了祭祀的礼仪制度,其中包括祭器。明代洪武二年,朱元璋就下令:今后“凡祭器皆用瓷”,自此,陶瓷祭器就成为明清两代官窑的主要品种,烧造数量巨大,作工十分精细。明清皇家祭祀十分频繁,所祀内容有:圜丘、方泽、宗庙、社稷、朝日、夕月、先农;太岁、星辰、风云、雷雨、岳震、海渎、山川;历代帝王、先师、旗纛、司中、司命、司民、司禄、寿星等。如天坛正位用青色;地坛正位用黄色;朝日坛用红色;夕月坛用月白色;先农坛、天神坛、太岁坛正位用白色等

二、森严的等级制度

3、 釉色与造型的统一

象大树的年轮一样,述说着历史上发生过的一切,揭示出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归纳起来,主要有四大特征。五颜六色、璀璨多姿的颜色釉陶瓷,凝聚着中国古代陶瓷工匠的聪明才智,或热烈、或奔放、或沉稳、或雅静,体现出土和火的艺术的真谛。尤其是元、明、清颜色釉陶瓷,不但色彩斑斓,而且成为中国陶瓷的主流品种之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内容更加丰富。漫长的历史岁月沧桑积淀于缤纷的色彩之中,唐代多彩;宋代理性;元代辉煌;明清华丽

四、富于观赏的审美情趣

三、精湛的制瓷工艺

坯上周遮无渗漏, 此中元气要人调

2、 均匀中的变化

釉面的裂纹、斑点等,本都是烧成的缺陷,但经陶工之手,反丑为美,均能成为极富装饰性的特殊颜色釉品种。再如豇豆红釉的绿斑点,厂官釉的黄斑点,均是烧成时出现的缺陷,但陶工将其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反增加了釉色的韵律变化,令人回味无穷。明清仿哥窑产品很多,直接继承了这种传统。如哥窑的大小开片,本是因釉的收缩率大于胎的收缩率而出现的一种严重缺陷,但陶工巧妙地应用这种缺陷,使之形成各种有规律的大小纹片,妙趣横生,耐人寻味。再如清雍正时出现的窑变花釉,本是仿钧釉不成功时,釉面出现的人工难以控制的窑变现象,但陶工善于取势,顺其自然流淌,反而创出变化万千的窑变花釉的新品种

元、明、清颜色釉瓷更显示出高雅的审美情趣,其主要表现有以下三条:。颜色釉瓷器色彩缤纷,五颜六色的色彩变化能使人从中品味出深沉的文化内涵,后人一向推重宋瓷,而宋瓷的主流就是单一的颜色釉瓷,五大名窑均以釉色取胜

五爪龙者,外边常有,仍照原议行。”残次品押运京城,虽然在经济上有些浪费,但却保证了皇家对黄釉器的垄断。清《国朝宫史》卷十七记载:皇太后、皇后用里外黄釉器;皇贵妃用黄釉白里器;贵妃用黄地绿龙器;嫔妃用蓝底黄龙器;贵人用绿地紫龙器;常在用绿地红龙器。乾隆朱批:“黄器如所请行。乾隆八年(1743年),唐英曾奏“请定次色瓷器变价之例以杜民窑冒滥折”,建议黄釉及五爪龙瓷器的残次品,押运京城处理。在皇宫中,颜色釉瓷器的使用,也有严格的等级之分。由此可知颜色釉的使用,在等级上是多么森严。官窑严格控制着颜色釉瓷器的生产,为防治技术外传,甚至连残次品都送往京城处理

各种施釉工艺均有特殊功能,它们是颜色釉的工艺基础,也是精湛的制瓷工艺的具体表现之一。古代陶工用的吹管,是当代喷枪的前身。二者的作用完全相同,能保证釉料均匀地附于器物外壁之上,烧成匀净的釉色

一、浓厚的宗教观念

许多颜色釉的名称,也与祭祀相关。盖宣窑造此,初为祭效日坛用也,唐窑纪霁红,由宣窑霁青推写耳。”由此可知,霁红原为祭红,是唐英将其改写为“霁红”的。如有名的“霁红”,其本意应为“祭红”,清蓝浦《景德镇陶录》论述颇详:“霁红也,肆考纪明厂窑作祭红,沈阳唐公记今厂器作霁红,而陶俗皆做济红,其实祭红为是。“霁蓝”、“霁青”等名,在纷杂的文献中也常称“祭蓝”、“祭青”,均与宗教祭祀相关。“霁”与“祭”同音,只是前者更能显示文采而已

为保证釉色均匀,一般颜色釉多用吹釉法,宣德及康熙的洒蓝、嘉靖的回青、康熙的豇豆红等,其特殊的装饰效果,均与吹釉法相关。均匀纯正釉色的烧成,除釉料配方和烧成等因素外,施釉工艺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根据不同的造型和釉色品种,元代以后景德镇陶工发明了多种施釉方法,如一般的碗、盘用蘸釉法,大件器物用浇釉法,方器则用笔榻法。清人龚鉽诗赞曰

这就是颜色釉陶瓷受人喜爱的根本原因,也是它能成为中国陶瓷主流产品之一的关键所在。综合以上所述,可以看出颜色釉斑斓的色彩中,极富观赏情趣,使人引发高雅的审美体验,领悟到其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明英宗实录》卷一六一记载,正统十一年(1446年)时下令:“禁江西饶州府私造黄、紫、红、绿、青、蓝、白地青花瓷器……首犯凌迟处死,籍其家赀,丁男充军边卫,知而不以告者,连坐。”如此严酷的法律,保证了皇家对颜色釉瓷器的垄断,提高了官窑颜色釉瓷器的身价,也限制了民窑颜色釉瓷器的发展。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严格的等级制度,也决定着颜色釉陶瓷的生产和使用。明清两代官窑生产的颜色釉瓷器,民窑不许生产,如果违犯此规,严重者杀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2/07/100090.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