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青花红彩、青花加紫、青花釉里红这三个品种较多。如青花红彩、青花加紫、青花胭脂彩、青花油红、青花斗彩、青花粉彩加金、青花描金、青花釉里红、黄地青花、哥釉青花、天蓝地青花、冬青釉青花、豆青地青花、哥釉青花加紫、冬青釉青花加紫、米色釉青花、蓝地青花加紫、蓝地白花、洒蓝地开光青花、仿木纹青花等。传统的白地青花外,乾隆朝的青花还是派生出许多新品种,把原有的传统工艺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民窑青花种类丰富,色彩亮丽,画面多样,造型新奇,精瓷与粗瓷的差别很大。乾隆官窑青花瓷既与清幽的康熙青花有别,又与淡雅的雍正青花不同,它是以纹饰繁密、染画工整、造型新奇取胜
景德镇外销瓷自康熙中期开始兴盛,至乾隆时最盛。中国瓷器销往世界各地,而其中主要的优质瓷运往欧洲和美洲。据国外有关档案统计,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销往英国的瓷器约40万件;乾隆十五年至四十六年(1750—1781年)的32年间销往瑞典的瓷器达110万件。乾隆时国内陶瓷市场广大,据文献记载,清代早中期内销情形为“利通十数省,四方商贾、贩瓷者萃集于斯”。青花瓷仍是当时景德镇瓷器的主流产品,官窑青花和民窑青花的烧造量都超过历史上任何朝代遗留下来的传世品,也比任何一个朝代都要多
乾隆仿古瓷不像雍正仿古瓷要求那么严格,但产量却远大于雍正朝。从工艺制作上看,其胎体的成型、青料的绘制等等,每一道工序都是一丝不苟,精工细做,精益求精。仿古的方法基本沿袭前朝,放的最多的是明宣德青花瓷。典型乾隆器生产量极大,是当时社会大众生活用瓷、陈设用瓷、外销出口瓷的主体。乾隆朝青花瓷归纳起来有两大类,一类是典型乾隆器,一类是乾隆仿古器。其承袭康熙、雍正青花的特点,并在其基础上继续发展创新、提高,体现在制作技巧上达到前所未有的成就
《古铜器考》一书称赞当时的制瓷业是“有陶以来,未有今日之美备”。清乾隆(公元1736—1795年,清高宗爱新觉罗&m iddot;弘历年号)一朝六十年,是清代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瓷器生产取得了空前的繁荣,青花瓷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清代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形容当时瓷器“至乾隆,精巧之至,几于鬼斧神工”。此时,景德镇御窑厂规模庞大,在督陶官的管理下,每年烧造各种瓷器都在数十万以上,送入宫中,烧出的瓷器无论是工艺技巧还是装饰艺术都已达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地步。制瓷业集我国历朝名窑之大成,制做了许多精巧无比的瓷器,不仅官窑成就显著,民营窑场也兴旺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