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特别要以那些贡品官窑(明代称“御器厂”,清代称“御窑厂”)器和部分“官搭民烧”器为其代表。而在器表图案装饰方面,更是一展两朝画师之所长,他们对瓷胎上的画作进行缜密地推敲,并予以合理布局。由该镇产出的青花瓷制品,品类花色众多,质料上乘。此类瓷作皆为瓷中精品。明清期间,青花瓷器的主产地集中于江西景德镇。从外观上看,其大多数产品型制作工规整,轮廓自然舒展,装饰图案线条流畅而富于变化。因此成品瓷,胎土匀净,胎质洁白坚密。这些精品瓷作,首先在制胎、拉坯及修坯方面,操作流程要求极其严格,工艺十分考究
这种蓝白互用的表现手法,尽显浪涛汹涌澎湃之立体感。“青花一束莲纹折沿盘”,明宣德的传世品。青花呈色浓艳,图案运笔细腻流畅。沿面绘青花海涛浪花纹,海涛以单线细描,浪花双勾露白。高7.9厘米、口径44.8厘米、底径29厘米。盘内心主题纹为青花一束莲。朵花、叶蔓分别以双勾填色、一笔点画绘制而成。折沿、弧壁、深腹、圈足。内壁平涂勾边,饰一周青花缠枝莲纹,莲花绽放、叶蔓繁茂
到明成化年后期,由于进口“苏麻尼青”料的严重匮乏以至枯竭,官窑器上的图案也必须以国产青料来作画。他们经过在画作中的长期实践,创造性地用国产钴料研配出各种不同色阶,因而得到了迅速地推广及运用,最终摆脱了进口青料在青花产业上的局限。而此时官窑器的青料仍以进口料为主。为能达到青料发色的完满,瓷艺匠师们,只能在原有民窑国产青料的使用基础上加大研发力度。成化晚期的官窑器,基本上采用的是呈色淡雅清亮产自江西的“平等青”。随着时代的变迁,两朝画师所用青花颜料(氧化钴)在不同阶段也不尽相同。国产青料的使用,早在明代早中期民窑青花瓷图案中就有所反映。既有采用明代早中期从阿拉伯(伊拉克)等地区购进的进口“苏麻尼青”料;也有明中期以后取自国内新疆的“回青”料、浙江的“浙青”、江西的“平等青”和云南的“珠明料””;还有明至清代民窑最常用的江西“石子青””等青料。如明成化年的“青花夔龙纹盖罐”,既是明中期典型的民窑器,所用青料就是国产“石子青”,其发色蓝中带灰
高5.5厘米、口径32厘米。撇口、弧壁、浅腹、圈足。主题人物纹与辅助龙凤纹,皆以勾边填色绘画而成。人物清瘦高古,衣无折皱,眉目迷蒙,给人某种神秘之感。“青花人物龙凤纹盘”,明万历官窑传世品,足底书“大明万历年制”楷书款。内壁饰青花双龙凤火珠云气纹,青花主题神仙人物纹绘于盘心。龙凤纹体态修长,飞舞飘逸
“青花海水白龙纹扁瓶”,明宣德官窑传世品。青花发色浓艳深蓝,亦有小颗粒黑褐色晶斑散布于图案之间。器腹满饰勾边露白青花海水波涛,使蓝白相间的波涛翻腾汹涌、层次分明。通高47.4厘米、口径8.1厘米、底径15.7厘米。颈部饰青花缠枝牡丹花纹,以单勾平涂技法绘成,颈下肩部书横向“大明宣德年制”楷书款。直口、束颈、溜肩、圆扁腹。主题纹为一条穿波戏浪回首观望的白龙,白龙轻舒利爪,回首开口,舞动劲键的躯体,搏浪前行,神态威猛,极富动感
凡在瓷胎上绘制花鸟鱼虫、山涧溪流、海浪祥云、怪石芭蕉、草木瓜果或是楼台水榭、神仙佛道、飞凤游龙、瑞兽八宝、刀马人物以及人物故事、玩婴嬉戏等诸多的装饰图案,均能展示出他们高超而深厚的艺术功力。“苏麻尼青”料与优质国产料的相继应用,使画师们能更充分地运用其手中的丹青妙笔,在作画时挥洒自如,尽情地采用勾、描、填、涂、抹、皴等行笔技法
主题纹饰或以双勾填色或以平涂勾边的写实技法,将叶蔓、花朵、石榴、枇杷和桑椹等花果描绘的鲜嫩欲滴,香气四溢。通高41.2厘米、口径5.5厘米、底径12.2厘米。明早期永乐、宣德年的官窑瓷器,纹饰题材日趋丰富,以动植物图案为主要装饰,作画用进口“苏麻尼青”料。而胫部则以平涂勾边,细描叶脉纹来绘制重叠上仰的蕉叶纹一周,该纹象征环抱托起之寓意,使梅瓶挺拔而显稳重。盖面绘缠枝莲与折枝海棠纹,肩部勾画变形覆莲瓣纹。瓶设钟式宝珠纽盖、溜肩鼓腹,腹上提、胫内敛。如“青花花果带盖梅瓶”,为明永乐官窑传世品。器表青花图案发色浓艳,大小不均深陷胎骨中的黑褐色斑点,不规则地散布于略带晕散的花果叶蔓之中
我国青花瓷器的图案装饰工艺,经历了漫长的发
双龙腾空飞舞,张口瞪目,首尾相随,龙首与龙尾之间草书一“寿”字。直口圆唇、溜肩、鼓腹,平底略凹。整体纹饰布局繁满,龙文虽矫健生动,但图案线条较前朝龙纹比照仍觉力度欠缺。进入明中期后,纹饰发展趋于多样化,除动植物纹外,人物和景物装饰图案也较常见。此时的官窑器,最善用由“回青与石子青”配制而成的国产混合青料,“佛头青”是此时最上乘的青料,其发色深蓝泛紫,清亮艳丽。腹部主题纹,亦以勾边填色之法绘制出青花双龙庆寿图。颈之间书“大明嘉靖年制”横向楷书款。“青花云龙纹罐”,明嘉靖官窑传世品。通高52.8厘米、口径24.7厘米、底径30厘米。肩部巧用勾边填色技法,饰以青花缠枝莲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