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淳化三年(公元992年),志在偃武修文的宋太宗赵光义下旨:拿出秘藏在宫中“淳化阁”的历代帝王、名臣和书法家的墨迹,由侍书学士王著加以编选。王著共选择了108人的420帖,分作十卷镌刻在枣木板上,然后用名贵的歙墨和澄心堂纸,拓印成少量墨本,赐给亲王大臣
王羲之真迹现已失传,而目前所能见到的王字摹写本也只有20余种。《淳化阁帖》保留了大量重要的书法艺术。因此《淳化阁帖》保存了大量的古代法书,功不可没。而《淳化阁帖》的第六、七、八卷是最有价值的摹刻王羲之墨迹的专卷,共收录王字170帖,可谓是王字的仿真帖
历代翻刻的不同版本的《淳化阁帖》中,经常把工匠刻坏的伤痕、石碑木版的裂痕误以为是原作的笔画,影响临摹。而北宋祖刻《淳化阁帖》在拓印时,木版保存完好,宫中的刻印拓印技术精良,自然比后来翻刻的质量要高出一筹。拓印字帖是一件技术含量很高的工作
《淳化阁帖》由此得名,并且成为中国书法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盯上这四卷古帖的大有人在,从2002年到2003年,已经有日本、比利时两国的收藏家,四五家拍卖行与安思远接洽,要求竞买《淳化阁帖》。安思远更是向日本方面开出了1100万美元的高价。而汪庆正也曾委托董建华的妹妹董建平等几次帮助征购,都因对方要价600万美元未能谈成
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介绍说,围绕《淳化阁帖》最善本特展,上博还将举行“五大”活动。届时,上海将继去年冬天的“晋唐宋元书画国宝展”之后再现“国宝热”
450万美元的价格,仅次于2000年以4404万港元成交的一件“明五彩鱼藻纹盖罐”,超过了2002年12月以2999万元成交的北宋书法家米芾名作《研山铭》。因此,这份北宋祖刻《淳化阁帖》不但是迄今为止中国交易价格最高的书画作品,也是国际市场上的“第二高价”中国文物
《淳化阁帖》出现以后,广为翻刻,宋代已经有30种以上的翻刻本,元明清三代更是不计其数。既然《淳化阁帖》历朝历代都有翻刻,为何唯独半部北宋祖刻的《淳化阁帖》格外珍贵?
直至1995年,美国收藏家安思远(R.H.Ellsworth)出资28万美元,在香港嘉士德拍卖行拍得此帖。安思远曾提出以交换文物的方式将古帖留在中国,但最终未果。1996年,安思远应北京故宫博物院邀请,携古帖在故宫举办特展
随着安思远年事已高,古帖回归愈发急迫。安氏无子女,按照美国法律,身后的收藏将会收归国有。上博副馆长汪庆正告诉小编,当时美国有三批最为珍贵的善本书籍,一批在美国国会图书馆,另一批在哈佛燕京图书馆,只有这四卷北宋祖刻《淳化阁帖》尚在私人手中
原本就数量稀少的北宋祖刻《淳化阁帖》,在原版焚毁后更是“物以稀为贵”。当时的大臣欧阳修,也只能得到根据祖刻丛帖再刻木版另行拓印的《淳化阁帖》,因此,这位大文学家深感遗憾。而到了宋仁宗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年),《淳化阁帖》原版在一场宫中火灾中全部焚毁
巨资购帖物有所值
到20世纪30年代,这部北宋祖刻《淳化阁帖》最后在上海出现过一次,随后便脱离了人们的视线。从宋朝到民国,北宋祖刻《淳化阁帖》一直传承有序,其中南宋时先后为两名宰相王淮、贾似道收藏,元代更是为大书法家赵孟頫所有,历代收藏家在古帖上都留有印记
从欧阳修、苏轼、黄庭坚、米芾开始,历朝历代有上百名学者参与对它的研究,研究涉及到内容差错、文字释读、版本间的传承关系等方方面面。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帖学走向衰落,但最近又开始复苏。《淳化阁帖》开创了中国文化史上一个独特的学科——帖学
单从纸张来看,北宋祖刻《淳化阁帖》就有可圈可点之处。因此,北宋祖刻《淳化阁帖》堪称国宝,它的去向一直备受中国书法界的关注。乾隆皇帝御制的仿造品,如今每开张拍卖也得3万元人民币。据中国书协会员沈爱良介绍,它采用的南唐澄心堂纸“轻似蝉翼白如雪”。明代董其昌曾偶得一张,鼓足勇气也“此纸不敢书”
《淳化阁帖》是可以确认的中国“丛帖之祖”。它在中国书法史上开辟了“丛帖”这一新的形式
丛帖之祖价值连城
《淳化阁帖》共有十卷,450万美元买半部古帖,平均每页帖价值近3.6万美元,是否物有所值?故宫花2200万元人民币买一件《隋人书出师颂》尚且引发了不休争论,半部北宋《淳化阁帖》又为何能以“全球第二高价”回归上博?小编走访了上海博物馆的专家学者,听他们细说这部《淳化阁帖》的价值所在
北宋祖刻远在美国
整个展览将以逐页陈列的方式,将北宋祖刻《淳化阁帖》第四、六、七、八卷全部展出。上海博物馆将于9月24日开始公开展出花费了450万美元从海外购回的珍贵文物——北宋祖刻《淳化阁帖》四卷126页
当年祖刻的《淳化阁帖》发行量极少,只赏赐给了王公贵族以及位居中书省和枢密院的大臣。所谓祖刻《淳化阁帖》,就是指用原始木版拓印的一批丛帖。而此次回归的《淳化阁帖》就是出自当年的魏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