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椭圆形,卵壳上有排列整齐的白色圆形网状花纹。2.1形态特征成螨雌体长0.20-0.25mm,宽0.10-0.15mm,近椭圆形。幼虫成长幼虫体长约25mm,头扁平赭灰色,并有不规则的深紫色斑点。1.3防治方法①田间初发生卷叶时,摘除卷叶带出田外。初白色,后转淡黄绿色。1.棉大卷叶螟棉大卷叶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在不进行防治的情况下,严重的田块黄秋葵叶片被吃光,最后为害铃,花和蒴果。腹背中脊有纵向乳白色条斑。前后翅外缘线、亚外缘线、外横线、内横线均为褐色波状纹。第5、6腹节腹面有腹足遗迹1对,臀棘末端有钩刺4对,中央1对最长,两侧各对依次逐渐短小。胸足黑色。重点喷植株顶端幼嫩组织。第5、6、7节各节前缘1/3处有明显的环状隆起脊。1.2发生特点成虫白天不大活动,受惊忧才稍稍移动,多藏于叶背和附近杂草丛中,夜晚活动,有趋光性。根据观察比较,秋季多雨日年份发生严重;房前屋后种植发生严重。幼螨与若螨幼螨倒卵形,乳白色;若螨近椭圆形,两端稍尖。黄秋葵采收间隔期短,一般只有2-3天,只能使用低毒生物农药。黄秋葵相对茄子、辣椒、豇豆、绿豆等蔬菜来说,耐害强,受害较轻,但茶黄螨严重发生年份或与君达菜、茄子、辣椒、豇豆等茶黄螨严重发生的田块相邻或接近的田块,需要进行化学防治。初产时乳白色,后变淡绿色,孵化前为灰白色。前翅中央接近前缘处有似“OR”形褐斑纹,在R纹下有中线1段,雄蛾腹末节基部有1黑色横纹。卵椭圆形,略扁,长约0.12mm,宽约0.09mm。除前胸及腹部末节外,每体节两侧各有毛片5个。2.2发生特点主要为害期8-9月,为害幼嫩组织,使叶片变小,蒴果畸形,严重时幼嫩组织生长停滞,受害幼嫩组织呈黄褐色,油渍状。1.1形态特征成虫体长6-14mm,翅展22-30mm,全体黄白色,有闪光。近几年作为特菜开发品种,水肥管理加强,产量上升,面积增加,虫害问题也凸现出来,针对此问题,笔者对本区黄秋葵虫害进行了普查,主要害虫有棉大卷叶螟和茶黄螨。胸复部青绿色或淡绿色。背线暗绿色,气门线稍淡。卵散产于叶背,低龄幼虫在叶背取食,仅留表皮,三龄以后吐丝将叶片卷成筒状,在筒内取食和排泄,幼虫密度低时,一筒一幼虫,高时多为一高龄幼虫混居数条低龄幼虫,幼虫老熟后小部分在卷叶内化蛹。前胸硬皮板为褐色。蛹雌蛹长约14mm,雄蛹长约13mm,体棕红色,第4腹节气门特大。田间世代重叠,幼虫主要为害期8月上旬-10月上旬。2.3防治方法①与晚春作物(君达菜、马铃薯)相对隔离种植。优势天敌为螟蛉绒茧蜂,蚂蚁和蜘蛛。腹背有带状白斑。②田间始见被害株时使用阿维菌素或浏阳霉素类农药防治,连续防治2次。腹足趾钩多序,外侧缺环。黄秋葵是锦葵科秋葵属植物,具有长势强、耐肥水、产量高、耐粗放管理等特点,在江西省赣州市具有较长栽培历史,但仅是田边地角零星栽培,管理十分粗放,产量低,蒴果易老化,没有病虫害。②幼虫密度高时,使用苏云金杆菌类(Bt)或阿维菌素农药进行防治。足4对,较短,第4对足纤细;雄体长0.16-0.18mm,宽0.08-0.09mm,近菱形,淡黄色,第4对足粗大。田间世代重叠,干旱年份发生严重,大雨冲刷可降低种群密度。2.茶黄螨茶黄螨属蜘蛛纲、蜱螨目,跗线螨科
黄秋葵主要害虫的识别与防治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2/07/61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