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习性:榔榆是制作桩景的好材料,其性喜阳光和温暖湿润的气候,稍耐荫,适应性强,根深,萌芽力强,在皖西大别山及安徽各地均有分布
成片的行道树的发病率较高。如栽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就没有发病。4、发病规律:榔榆的丛枝病的发展规律,据初步调查,1至2年生的根殖苗,林粮田间栽植苗发病率较低。实生苗不发病或发病很少。生长健壮的桐树被侵害后,可以不表现症状(隐症)。病害可以通过带病种根及苗木的调运而传播。这种无病状的寄主有可能被选为采根母树的危险。昆虫(叶蝉类)有可能传播发病,但尚待研究证明。病害发生可能与海拔高度也有一定的关系。密植的、原茬的发病率也较高
d.发病后,除及早修除病枝外,也可用四环素等抗生素治疗,方法有:<1>.髓心注射:可于树干基部(离地面4至5寸)病枝一侧上下钻两个洞,涤直髓心,用注射器将兽用土霉素碱溶液(配成每毫升含1至2万单位的溶液)徐徐注入。治疗的时间与效果也有关,一般8月后注射的无效。总之,重病株一定要及早挖除,在发病不多的新区更应及早挖除(包括病株根蘖),修除病株与挖除病株是目前行之有效的办法。较多的病情有减轻。<3>.修枝涂药:即在修除病枝后的伤口上涂土霉素、凡士林药膏,然后用塑料布包扎伤口,这样效果比单纯修枝好。治愈率与原病株发病轻重有关,一般轻病株较重病株容易治好,而重病株治好后有的还可能复发。<2>.断根吸收:即在(根)桩景的基部挖开土壤,在暴露的根中选1厘米粗细的截断,将药液装在瓶内把根插入,瓶上用塑料布盖严,经一定时间后,药液就被吸人树体。<4>.根殖苗叶面喷洒:在苗木生长期间用200单位的土霉素溶液喷洒1至2次,可收到较好的效果。有条件的地区可用药剂防治。另外,注射量和病情轻重、桩景树体的大小等都会影响到治疗效果
b.培育苗木要严格选用无病植株作为采根树,不用留根苗和手茬苗,发病严重的地方可以用种子育苗代替根插育苗
a.消灭病虫(如:茶翅蝽)
关于榔榆的丛枝病,必须了解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3、病原:榔榆的丛枝病由类菌质体所致,病原在韧皮部
如此反复,不久即枯死。但大树发病后发展就较慢,影响也较小。小枝常冬季枯死,次年又发生更多的小枝。2、症状:病害开始发生在个别枝上,腋芽和不定芽大量萌发,丛生许多细弱小枝,节间变短,叶序紊乱,叶小而黄,有不明显的花叶状。有时部分叶片皱缩,病枝上的小枝又不抽出小枝,至秋天常簇生小团,小枝愈来愈细弱,叶片也愈来愈小,外观像鸟巢。小枝多直立,冬季落叶后呈扫帚状
春夏修剪病枝较秋季修剪的效果好。c.发病初期,常是个别枝条轻度发病,对开始表现症状的丛生枝条及早锯掉,据近几年来的观察还是有一定效果的。修剪病枝时,应连同部分健康枝条锯掉,效果较好
5、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