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细菌性穿孔病该病主要危害油茶、碧桃、樱桃、红叶李、李、杏等核果类植物
24~28℃为发病适宜温度。由叶片的气孔、枝条和果实的皮孔侵入。温度低、树势强,潜育期长;反之,潜育期短,发病快。温暖多雨、大风重雾、树势衰弱、排水不良、通风透光差发病重。发生条件病原菌在被害枝条和芽内,甚至在不表现症状的组织内越冬,到春天,病菌随风雨或昆虫传播到叶、枝和果实,感染可发生在展叶后的任何时期。潜育期1~2星期,大多在4~5月中旬出现症状,8月为发病盛期。第一次感染后,以后每年都会发生,第2年发生的程度取决于树势、天气及管理等
其中穿孔病是该类植物上经常发生的病害,穿孔病常见的有细菌性穿孔病、褐斑穿孔病及霉斑穿孔病,其中以细菌性穿孔病最重。近年来,随着城市园林绿化的快速发展,碧桃、红叶李、樱花等核果类植物被大量应用于城市绿化之中,但是在其生长过程病虫害时有发生,直接影响到绿化景观效果。穿孔病可引起植株大量落叶,严重的可导致枝梢枯死。大大降低了景观观赏效果。因此分清3种穿孔病,对症用药才能达到有效防治的目的
叶片染病,初生圆形或近圆形病斑,边缘紫色,略带环纹;后期病斑上长出灰褐色霉状物,中部干枯脱落,形成穿孔,穿孔的边缘整齐,穿孔多时叶片脱落。新梢、果实染病,症状与叶片相似。危害症状该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新梢和果实
2、清除越冬菌源结合冬季修剪,剪除病枝。清除落叶,并集中烧毁
3、药剂防治于发芽前喷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45%晶体石硫合剂3O倍液或1:1:l00倍式波尔多液。对真菌性病害,可选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喷克菌800-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40%多丰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以上药剂可轮换用药,视发病轻重每隔10~15天用药一次。应在发病初期用药和雨前用药。对细菌性病害,可于桃树落花后或病害发生初期用800倍的甲基托布津加3000-4000倍的农用链霉素,或用500-600倍的炭特灵加4000倍的新植霉素。雨多多喷,雨少少喷,遇雨补喷,无雨定期喷药
一、危害及发生规律
合理修剪,增强通风透光,以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1、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增施有机肥,避免偏施氮肥,注意排水
2、褐斑穿孔病该病主要危害碧桃、樱桃、樱花、梅花等园林植物
3、霉斑穿孔病
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先从幼叶上侵入,产出新的孢子后.再侵入枝梢或果实。发病条件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被害叶、枝梢或芽内越冬。低温多雨有利于发病。桃树枝条或芽外覆有胶质层时,有利于病菌抵抗低温
果斑小而圆,紫色,凸起后变粗糙。花、果实染病。湿度大时。花梗染病,导致花未开即干枯脱落。在叶背长出黑色霉状物,病叶脱落后才在叶上残存穿孔。叶片染病,病斑初为圆形,紫色或紫红色,后逐渐扩大为近圆形或不规则形,变为褐色。症状又称褐色穿孔病。主要危害叶片和花果
二、防治措施
翌春气温回升,降雨后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侵染叶片、新梢和果实。发病条件以菌丝体在病叶或枝梢病组织内越冬。低温多雨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夏季溃疡的病斑不易扩展。夏季溃疡斑多发生于夏末,在当年生嫩枝上产生紫褐色斑点,水渍状,圆形或椭圆形。最后皮层纵裂溃疡。枝条染病,形成两种不同形式的病斑,即春季溃疡斑和夏季溃疡斑。春季溃疡斑发生在前1年夏季发病的和已被侵染的枝条上。后病斑扩大成紫褐色至黑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边缘角质化。有时数个病斑连成一个大斑。中央稍凹陷.多以皮孔为中心。但病斑多时,也可使枝条枯死。叶片染病,初在叶背近叶脉处产生淡褐色水渍状斑点,后叶面上也出现,多在叶尖或叶缘处散生。危害症状主要危害叶片,也能侵染果实和枝梢。病斑周围有水渍状黄绿色晕环。焦枯脱落后形成一个边缘不整齐的大孔。最后病斑干枯,病健交界处产生圈裂纹,病斑中央组织脱落而形成穿孔。春末病斑表皮破裂,病菌溢出,开始蔓延。春季当新叶出现时,枝梢上形成暗褐色水渍状小疱疹。有的可造成枯梢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