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公众具备一些植物知识,能够自觉爱护绿地,对毁林、毁绿事件能够加以制止,社会因此形成良好风气,对环境也是极大的贡献。一方面,随着园林绿化工作的大力开展,目前我国很多城市建成区的绿化指标都已达到较高水平。现在,各地毁绿、毁林案件不断,因为不懂植物生长习性,老百姓为行道树大量浇水反致其淹死的事情也时有发生。因这些原因每年意外死亡的树木不在少数。真正可用来新建绿地的土地将逐渐减少,绿地养护是未来城市绿化工作的重头戏
工作虽然做得不少,但受行业、信息、土地等条件所限,每年还是有很多人无缘义务植树活动,“植树节”也逐渐成为人们知道却感觉不到的节日。3月12日“植树节”一天天临近,每年这个时候,各地的园林绿化部门都会十分忙碌,号召社会各界植树造林,组织群众参与义务植树活动
笔者认为,如果将“义务植树”与“以资代劳”、“认种认养”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则可以大大提高义务植树尽责率,使更多的人参与到园林绿化建设中来。另一方面,现在很多义务植树活动选择在城郊开展,由于大部分植树志愿者不具备专业知识,且树木种好之后缺乏管护,出现了“年年植树不见树”的现象
笔者认为,如今人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各地园林绿化管理部门在组织义务植树的同时,还可以利用“植树节”的机会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在社会上广泛宣传绿色理念,传播植树造林的相关知识,提高公众在自然科学方面的素养。只有亲自去植树才算过“植树节”,否则这个节日便与自己没有什么关系,这是公众的普遍心理
毋庸置疑,在能有效确保苗木成活率的情况下,为激发人们植树造林的热情,组织义务植树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对于“植树节”,笔者建议各地园林绿化部门还需拓展思路,增加新的内容。但如果简单地把工作重心放在提高义务植树的面积和数量上,放在每年参与义务植树的人数增长率上,则是对“植树节”的片面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