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植物保护 / 非洲蝼蛄

非洲蝼蛄

成、若虫均喜松软潮湿的壤土或沙壤土,20厘米表土层含水量20%以上最适宜,小于15%时活动减弱。9月份气温下降,再次上升到地表,形成第二次为害高峰,10月中旬以后,陆续钻人深层土中越冬。当气温在12.5~19.8℃,20厘米土温为15.2-19.9℃时,对蝼蛄最适宜,温度过高或过低时,则潜入深层土中。清明后上升到地表活动,在洞口可顶起一小虚土堆。发生规律在北方地区2年发生1代,在南方1年1代,以成虫或若虫在地下越冬。蝼蛄具趋光性,并对香甜物质,如半熟的谷子、炒香的豆饼、麦麸以及马粪等有机肥,具有强烈趋性。早春或晚秋因气候凉爽,仅在表土层活动,不到地面上,在炎热的中午常潜至深土层。5月上旬~6月中旬是蝼蛄最活跃的时期,也是第一次为害高峰期,6月下旬至8月下旬,天气炎热,转入地下活动,6~7月为产卵盛期。蝼蛄昼伏夜出,以夜间9-11时活动最盛,特别在气温高、湿度大、闷热的夜晚,大量出土活动

也可用40%乐果乳油10倍液或其他杀虫剂拌制饵料。此外,根据蝼蛄夜间出土活动并对香甜物质有强烈趋性的特点,可采用施撒毒饵的方法加以防治:先将饵料(秕谷、麦麸、豆饼、棉籽饼或玉米碎粒)5公斤炒香,而后用90%敌百虫30倍液0.15公斤拌匀,适量加水,拌潮为度,每亩施用1.5~2.5公斤,在无风闷热的傍晚施撒效果最佳。防治方法目前所提防治指标:0.3头/米2为轻发生,0.3-0.5头/米”为中等发生,0.5头/米2以上为严重发生

在温室,由于气温高,蝼蛄活动早,加之幼苗集中,受害更重。田间识别成虫、若虫均在土中活动,取食播下的种子、幼芽或将幼苗咬断致死,受害的根部呈乱麻状。由于蝼蛄的活动将表土层窜成许多隧道,使苗根脱离土壤,致使菜苗因失水而枯死,严重时造成缺苗断垄

寄主蔬菜及各类作物播下的种子和幼苗

别名小蝼蛄、拉拉蛄、地拉蛄、土狗子、地狗子、水狗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30–35毫米,灰褐色,腹部色较浅,全身密布细毛。前足为开掘足,后足胫节背面内侧有4个距。前翅灰褐色,较短,仅达腹部中部、后翅扇形,较K,超过腹部末端。前胸背板卵圆形,中间具–明显的暗红色长心脏形凹陷斑。头圆锥形,触角丝状。腹末具1对尾须

学名GryllotalpaafricanaPalisotdeBeauvois直翅目,蝼蛄科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2/07/66201.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