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建艮岳时,灵璧石是强征之列。据宋王世清《挥尘录》载:“宋政和间建艮岳,奇花异石来自东南,不可名状。力不致者,百计以出之”。据宋人张淏《艮岳记》记述宋徽宗开采灵璧巨石的情况:“调民搜岩剔薮,断山辇石。灵璧贡一巨石,高二十余尺,周回称,是舟载至京师,毁水关以入,千夫舁之不动。”再据宋祖秀《华阳宫记》“灵璧之石,雄拔峭峙,功夺天造。这是大型观赏石抽象的意境精神和深邃的文化内涵。”“置于华春堂者曰:‘玉京独秀太平岩’,置于绿萼华堂者曰:‘庆云万态奇峰’。一些高层文人从山水情思的景象之美中移情于石,从而对具有山水之象的奇峰巨石执着追求。石皆激怒抵触,若踶若啮,牙角口鼻,首尾爪距,千态万状,惮奇尽怪。中国自然山川,历来是隐逸之士的闲居乐土,超俗拔尘的嵯 峨山石常使人们易入玄想的山林妙境。灵璧石多有体态硕大而气势磅礴之石,自古以来常被选作园林缀景。括天下之美,藏古今之胜,于斯尽矣。”宋徽宗选择灵璧石之巨石特峰,是借石体高大伟岸的意境,象征着皇权的“威高齐天”
但在同一石种中大小兼精者实为鲜有。回溯灵璧石古今之文物、文献,可谓大小兼精,异彩纷呈。观赏石的体量有大有小,尺长寸短,各有奇趣。在观赏石族类中,有的石种仅有纤株小块,虽具小巧玲珑之态,而无轩昂傲岸之气;有的石种特具体大形伟之概,若求之小型供石,则意蕴索然
经过精心选择,2004年两块灵璧石运往中南海,驻落于国务院会议厅门前。为美化办公环境,升华文化品位,国务院指定专人置办灵璧石,以壮观瞻。其一,四吨馀,饱满园润,雄浑静妙,驻落草坪,丘壑自现。佐以古柏旁挺,芝草侧秀,为中南海平添岚色山光,与苑中古建有机组合,浑然一体,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创造出典型的自然生态环境之美。北京中南海,原是帝王燕游之所,现为国家首脑机关办公之地。明清建筑,金碧辉皇,秀木繁荫,然以缺少景石点缀为憾。其二为立峰,置于园圃中心,重六吨馀,苍崖伟岸,氤氲升腾
宝成先生选石,以造化为灵,奇巧为式,大度宏博,标高意远。我国北方商都天津市,著名民营企业家、全国政协委员柴宝成先生,对灵璧石爱入骨髓,斥以巨资营造一座中国唯一的以灵璧石为主景的造园艺术,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王光英先生为其题写了“灵璧锦园”四字。石之奇,景之幽,足以慑召魂梦,好一派城市山林。隆隆昂昂,宏博壮观。升于楼,则山之佳气悠然来,转于道,则石之奇者突然出。尤以独立式景石,着重取势取意,一石一布局,一石一景观。灵璧锦园以灵璧石林景观为主,辅以楼台亭榭,朱楹黄瓦,飞檐排空,富丽堂皇。石布期间,野逸自然。其园独立景石名品夥颐。灵璧锦园气势恢宏,灵璧石萃聚其间。灵璧锦园,以其“规模最大的灵璧石林”而进入“大世界基尼斯之最”。其间佐以古木嘉卉,草坪溪流。此以灵璧石之造园特色,犹北京园林之所无。不足履其园者,尚不知人间有此妙境。诸如“大佛”、“阳关曲”、“衔山吞月”、“双峰高骈”、“青锷指天”、“丝路古韵”、“东方雄狮”等等,不胜枚举
中国著名学者、赏石大家丁文父先生在文章中阐扬《灵璧论丛》“是迄今为止有关灵璧石历史最完备的论文”。到了春秋时期,随着奴隶制的崩溃,磬的神化被逐渐削弱,打破了磬为天子独享专用的范围,这时崇尚儒家思想的文人叹为“礼崩乐坏”。磬在我国古代皇权显贵圈层内和儒家思想领域里视为“国器”和“圣物”,是天子御前和圣贤府第的圣洁灵物,它被笼罩一层至高无上,尊贵而神圣的色彩。灵璧磬山之磬石已辉煌灼烁三千年,而出产于石磬山之“灵璧石”,因与“泗滨浮磬”同山同质,如同一双孪生姊弟,也倍受追寻古风之帝王贵族和儒家文人的情有独钟,被赋予中国赏石的正统伦理观和精神*,成为修身养*的灵物和文房赏石的主流。关于这一点是灵璧石文化的大品位,岂惟只是“瘦、透、漏、绉、响”而已。远在美国的著名学者休斯T·小斯考靳(HughT·Scogih,Jr)在他所撰写的《灵璧论丛》(《ANOteonLingbi》)中也写道:“灵璧石自从宋代被认作磬的制作材料以来,便获得了道德和精神上的正统地位”。际公元二十世纪以来,对灵璧石的收藏鉴赏和学术研究不仅仅是在中国,它已经成为国际*的文化学术活动,对灵璧石的收藏与鉴赏逐渐成为国际赏石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和内容。这一论点,不仅为我国国内赏石界学子所认同,其在国外亦为资深学者所见略同。磬声乃天籁之音,为天子所独享专用,它占据着上层建筑领域里的尊贵地位
灵璧“泗滨浮磬”的入载,已是古代确认的名产。中国是世界赏石文化的发祥地,而在中国石文化最早见诸经籍的则是《尚书·禹贡》中“泗滨浮磬”的记载。“泗滨浮磬”是灵璧县渔沟镇石磬山之磬石在古代的命名。《尚书·禹贡》是我国古代地理和物产的文献专著。现在磬山俨然在目,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他的选石理念是:绝对灵璧石精品,特具雄奇伟岸之势,卓有沟壑洞穴之美。尤要个*张扬,独领风骚。“庆云峰”以多洞称奇吴越,以高大冠于江南。“庆云峰”以高、大、奇、绝而进入“大世界基尼斯之最”。因此,陈金根先生以灵璧石为首选,以大、奇、精为主导。公元二十世纪末,灵璧石已在我国南北两地兀然新起的名园中显露头角。功夫不负有心人,静恩园终于选得一块灵璧石巨峰“庆云峰”,其高十米,重一百三十六吨,孔洞一千六百三十六个。静思园虽为新建,足与历史名园相轩轾,不失为当代园林之璀璨明珠。在南方苏州地区的静思园,园主陈金根先生深知在名园星布的苏州,若能求得与古代园林匹比,必须在园林景石的选择上以灵璧石为领军,以此与历史名园相颉颃
石馆周围,隙地宏阔,除设置草坪池台,嘉木怪箨以外,巨型灵璧峰石布立其间,如游如翔,若舞若蓦,雄伟瑰丽,各逞其妍。灵璧石于首都尽现靓颜。北京奇石馆为王铁珊先生创建,石馆设计与建造以回归自然为理念,是馆似山,形山而馆,特具山林野趣
灵璧石是我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灵璧石无论历史价值和文化底蕴都是丰厚的。灵璧石以历史而论有古有新,而且新的石种不断涌现。从体量而论,大小兼精,而且巨石特出,犹历史记载所不及。而目前有的观赏石炒得炽热火爆,但考其文化历史,却底蕴菲薄。灵璧石煌煌历史,璀璨古今,誉满中外,为我国赏石文化之瑰宝。汗漫石坛,回眸历史,载于《云林石谱》之古代名石百馀种,而在今日之石文化高潮中,已多数消声匿迹
灵璧石历史古今璀璨
其实“玉玲珑”孔洞只有七十二个,无可与灵璧石庆云峰匹俦。逐渐赋予灵璧石更多的文化内涵,具有伦理、道德、宗教、哲理、美学上的诸多功能。孔子用以“比德”,籍喻“仁者”。佛家认为石*沉静,清净之极,让赏石者深受“纯一无杂”之心,以是直入心*。在儒家思想上,灵璧石之坚贞是德操的规范,这是文人爱石、赏石的文化精髓和精神所在。道教心理以山形多洞之石象征“洞天福地”,看作是理想世界中“仙境”的幻化。灵璧石质地缜密,肌理坚贞,因之,自古以来为赏石界称道和推尊。“声如青铜色碧玉”的灵璧石一直为赏石界叹为仰止。佛家认为赏石的内核是“禅”,它蕴含着朴初本善的禅宗心意。《易经》曰“介于石”,“以中正”。对于石之坚贞。同时也为一般平民所习染,所效仿,所爱好,所迷醉。在道教思想上,道家耽乐山水,陶醉自然,崇尚静观哲学,认为人的良好德行、丰富知识的获得都仰赖于“虚静”,在静幽清虚的环境中修身养*,排除万界干拢,才能达天地之胜,使人变得聪颖睿智,秀毓人杰。灵璧石素以山形多洞称奇,苏州静思园中一座巨型灵璧石庆云峰,孔洞迩密,通体计有洞穴一千六百三十六个,委婉贯通,洞洞相连,玲珑剔透,莫穷其变,可谓园林石孔洞之最。以“江南园林三大名石”之一的上海豫园之“玉玲珑”,曾因洞多名世,被清代文人王孟洮赞誉为“万窍灵通,是石中异宝”。《吕氏春秋》“石可磨也而不可夺坚”。灵璧石来自悠远的洪荒,引发人们的思古之幽情;灵璧石的野逸淡远,触发士人的归隐之心;灵璧石体的永恒,是对长寿的象征与寄寓;灵璧石的众多有益元素,被视为造福济世的远古灵物;灵璧石的天籁妙音,为儒、释、道各具妙论。我国古代对灵璧石的收藏与鉴赏是一种中国文人式的风雅文化,直接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意识的融入与渗透,它在衍化过程中,又兼受儒、释、道诸多文化源流的影响,文化内涵不断扩展,魅力不断增强,益加为更多的文人士大夫所热爱,所创导,所习尚,所传播,以之作为一个文人的外在标志。这些都是文人爱石、尊石、供石、敬石的经典定义。灵璧石硬度在莫氏4—60之间,高于其他传统供石
灵璧磬石远在三千年前就已经被确认为制磬的最佳石料,并且对其开采和利用。并且确认为灵璧磬石所造。国家邮电部并印制纪念邮票发行。“虎纹石磬”现为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被列为国宝,载入我国“第一部专家撰述国宝鉴赏读物”的《国宝大观》中。从1950年在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商代“虎纹石磬”就是实物的佐证。这面“虎纹石磬”横长84厘米,纵高42厘米,厚2.5厘米,上面以刻有虎纹装饰图案而名之。此磬出土于一座殷王陵大墓中,专家认为此件原是殷王室使用的典礼重器
灵璧石文化多元一体
如明代屠隆在《文房器具笺》中写道:“大率研山之石,以灵璧、英石为佳,他石纹片粗大,绝无小样曲折兀峰,森耸峰峦者。”清人谢堃《金玉琐碎》云:“英石壮观,若制研山,陈设文房者,转不若灵璧石为佳耳。一块灵璧石小品,传为千古佳话。米老后定居镇江,颜此居为“海岳庵”。曾作《研山铭》并书之,文为:“五色水,浮昆仑,潭在顶,出黑云,挂龙怪,烁电痕。高者名华盖峰,参差错落者为方坛,为月岩,为玉笋……各有其名。他们雅怀高寄,以造化为灵,扬弃人工,崇尚自然山石。灵璧石小品明珠,历代专著多有记载。灵璧小品石,巧小隽逸,囊袖堪携,几案可设,人见人爱,爱必藏之,藏必珍之。我国隋唐时代,赏石文化已较繁荣,众多的文人墨客积极参与搜求,除之较大的奇石用于庭院和园林点缀之外,又将小而奇者作为案头清供。把天然石融入文房用具,或随手把玩,或陈设观赏,为书斋平添自然野趣,体现人类文化与大自然的高度亲和。原为南唐后主李煜所宝,南唐国破,流传人间,后为米芾所得,甚为宝爱。宋明以来,中国文人高士,痴迷于小品石的鉴藏与把玩。及至物宅两交,米老却又叹惋不已。盖石皴法若画,峰峦磥砢,无不毕肖。杨次公往涟去批评米芾嗜石,但却因灵璧石丰姿诏美,结果还是在妙造绝伦的灵璧石面前,暴露了他掩饰的欲望。他们一生劳作,大半蛰居书斋,无不把文房用品视若生命密友。这尊灵璧研山,广不盈尺,前耸三十六峰,皆大如手指。后米芾去丹阳卜宅,路过镇江,时苏仲容有甘露寺下临江一处古建筑,群木丛秀,晋唐名士多居之。《铁围山丛谈》、《素园石谱》都记载着一块灵璧名石——“灵璧研山”。小品灵璧石把文人士大夫的情趣表达得回肠荡气。天然奇石的登堂之室,更具有浓厚的人文色彩,开创了中国赏石文化的新模式。如将乐所产,燕山所产,皆有奇趣,竟不如灵璧石称最。”宋代书画家米芾与灵璧石有着不解之缘,他一生收藏了很多灵璧石小品,《天府广记》、《素园石谱》、《古今谈概·癖嗜部》等多部古籍里都记载着这样一个风趣的故事:米芾任涟水郡守,地近灵璧,常到灵璧去搜求灵璧石。米芾又换一石,尽天划神镂之巧,又在杨察使面前宛转展示,说:“如此石安得不爱?”杨惊见之下,怦然心动,跃身趋前,急就米手撄得之,说:“此石非独公爱,我亦爱之。”说罢,携石登车迳去。当时王彦昭侍郎兄弟为之和会,于是竟相易。及至,米于袖中取出一石,嵌空玲珑,峰峦洞壑皆具,色极青润,在杨次公面前宛转反复展示,并说:“如此石安得不爱?”杨殊不顾,于是米芾将石纳于袖中,又出一石,叠峰层峦,奇巧更胜,杨虽然动心,又佯作不顾,米又纳于袖中。这岂非是灵璧石的魅力使然。米芾看了久久不忍离去,而苏仲容对米芾所藏之“灵璧研山”亦爱不释手。下震霆,泽厚坤。杨次公杰为察使,得知米芾终日玩石不理郡事,专程去涟训责米芾。积年累月,蓄石甚多,一一品第,终日耽玩。研山、砚屏、笔格、镇纸之属,多假于灵璧小品。又有下洞三折而通上洞,左右则引两阜坡陀,中凿为砚,天雨则润。极变化,阖道门”
洋洋于历代梓版,津津于人众耳口,为中国古代赏石文化平添翰墨隽永的芳馨。明代邑人对灵璧石的未来已大为沮丧,致使有清三百年来灵璧石消声匿迹,土著亦竟不知“灵璧石”为何物?王守谦此论一直影响到解放以后。明末邑人王守谦在《灵璧石考》中喟叹说:“所谓研山蟠螭与尽天划神镂之巧者则绝不可得。今时灵璧无有高四尺者,亦无有八百金之石也 ”。灵璧石历史悠久,传世古石,皆有佳品可循。古籍经史也多有记载。其实对灵璧石的开采,在宋代多采于深穴,明代多采自地表,故而大石不可得。明、清以来,灵璧石的开发日渐消沉,据晚明谢肇淛《五杂俎》云:“叶石林自言过灵璧得石四尺许,以八百金市之,其贵亦甚矣。由于当时赏石文化方兴未艾,各地石馆和园林建设如雨后春笋,灵璧石之峰石、供石、小品石荟萃其间,古老的灵璧石文化得以在全国各地熠熠生辉。公元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倡导开采灵璧石以来,探究古穴深采之秘,由地表到深穴,从巨石到小块,各类佳石层出不穷,琼瑶连亘,琳琅阡陌。端溪下岩发于宋而竭于宋,安知今日之石不将为广陵散乎”
但是到了汉朝,孔子被尊为圣人后,却又传出来与上述恰恰相同的故事。于是尊孔的儒家弟子急忙跑出来散布谣言,他们说孔府内磬乐悠扬,这是孔子“神灵显圣”了。磬在我国古代被奉为尊贵而神圣的乐器,专为皇帝举行国事庆典、宗庙祭祀及宫廷宴享等礼仪活动之用,皇族国戚均不得私造私藏,否则便以潜越罪受到惩处。两个故事同样无中生有说孔子家中藏磬,前者则为潜越行为,后者孔子被尊为圣人,说他家中有磬倒是天经地义的事了。鲁恭王听了果然害怕,从此打消了兼并孔府的念头。这则故事载于《汉书》,故事大意是:鲁恭王想扩建王宫,意欲把孔子旧宅扩建在内。从这两个故事中折射出“磬”在古代的神秘色彩。相传出身于没落贵族的孔子喜欢磬乐,就曾经有人无中生有地嫁祸于他,说孔子家中私藏编磬
灵璧石的体势大小兼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