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毛竹最高可达20余米,可为扇骨所用的只有中间很少的一部分,并且要干净没有瑕疵。制作工艺也十分繁琐,从打型(开料)到造型,再到烘烤、打磨等等,要经过大小十几道工序后方可成为一把完整的折扇骨。在收集一批毛竹原料后,首先要进行煮料,然后是晒料,最后是存放,这三个环节称之为备料。一把具有收藏价值的上品扇骨,除了具备上述工艺外,有的还请名家进行雕刻。业内专家表示,竹子韧性很好,收缩性适中,意象清静、素雅,与中国文人贴合最为紧密,所以成为文人扇的最多选材
存字和画的扇子,保持原样的叫成扇,为便于收藏而装裱成册页的习称扇面。在宋、元时代,团扇画广为流行。此外,在中国画门类中,历代书画家喜欢在扇面上绘画或书写以抒情达意,或为他人收藏,或赠友人以诗留念。从形制上分,又有圆形团扇(纨扇)和折叠式折扇。明代以后,折扇画渐渐成为主流
从折扇的制作工艺和形态上,可以将其分为南派和北派。南方气候湿润,利于竹类植物的生长,并且由于竹子的纤维长、韧性好、容易取材,因此南方使用竹子制作折扇的占据绝大多数。目前市场上出售的高价扇骨也大多出自以王健、王义林、曹小弟等为代表的南方制扇艺人之手。南派又可以细分为南京、上海、杭州、广州、浙江、四川等诸多地方派别
“扇小乾坤大”,扇面作为折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上面体现的文人字画,因颇具特色的形制而为中国历代书画家所喜爱,也因此受到很多藏家的大力追捧。近几年来,随着艺术品收藏市场的不断升温,这种能“归一握,藏袖中”的扇面小品画,越来越受收藏界的欢迎,拍卖价节节上升
名家雕琢成就高价扇骨
近年来,在众多玩家及收藏家的追捧下,被视为风雅之物的名人书画扇更成为热门收藏对象。在没有空调的日子里,人们喜欢手持折扇或蒲扇驱赶热浪。小小一把名人书画扇,在拍卖会上常可拍出数千数万元,甚至数十万、上百万元的高价。目前,折扇已成为藏家们日益关注的小众藏品之一。如今,折扇因其扇面、扇骨所具备的独特魅力,收藏逐渐升温,成为藏家追逐的新宠
扇骨常见材质是竹子,而檀香、象牙、玳瑁、紫檀、红木等名贵材料制作的扇骨也让其身价倍增。扇骨,即折扇拆掉扇面之后的部分,最外侧的两根称为“大骨”,中间为“小骨”,小骨插入扇面的纸口,大骨固定扇面两端
作者 刘洋
扇子发展至宋朝,有了初步的折扇形式。经由明代文人雅士的重视与雅玩,折扇艺术也发展到了历史的巅峰。同时,扇子工艺精湛、造型隽美、品种繁多,堪称中华一绝。而其作为艺术收藏品由来已久,据传藏扇的风气始于魏晋。扇子在我国已有3000多年历史,古代别称“摇风”、“凉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