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象印萃•名家篆刻”是令“西泠秋拍”颇为得意的一个专场,因为参拍的800方印章都出自吴昌硕、童大年等名家高人之手。据悉,该专场待拍的藏书印均为近现代以来,我国著名藏书楼的主人们当年所用之印。“西泠印社2006年秋季大型艺术品拍卖会”将于本月13日至14日在杭州举行
宋路霞告诉小编,现在台湾地区中央图书馆的善本书库里,收藏着张石铭、张芹伯、张葱玉祖孙三代的藏书。该馆老研究员苏精先生曾撰文介绍说:“张钧衡(石铭)祖孙三代的图书,四十年来一直是中央图书馆所获的最大宗且最完整的故家旧藏,目前该馆约十四万册善本书籍中,适园三代的印记最多。张氏父子、祖孙是可以了无遗憾的了。”。这大批古本珍籍灌注了私人心血于先,继之公家力量保藏于后,传诸久远可待
张颂贤两房儿子各称“南号”和“东号”,即由此而来。宋路霞告诉小编,位于南浔镇东大街上的张静江故居,其基础实际是张家高祖张颂贤的故居,堂号为“尊德堂”。而张石铭的大宅院则在南西街,是有着“江南第一宅”美誉的“懿德堂”
在四个篆书大字“世德作求”的周围,雕刻了仙鹤、牡丹花、祥云、如意、寿字、松树和古装人物。懿德堂无处不雕花,大门的内侧门楼与院子里面的所有门楼都是垂花门,饰有精美的砖雕造型。这些捐助如今还都记录在西泠印社的史册里,而西泠印社则在2003年已经庆祝过百年社庆了。”。宋路霞说:“‘世德作求’四个篆字是张石铭的好朋友吴昌硕的手笔。传说吴昌硕早年曾在张家当过画师,走出张家之后才到杭州创办西泠印社。其间,张石铭对他有过多次捐助
多次捐助吴昌硕
西泠印社留下墨宝
藏书之家适园藏书誉满天下
不料,她竟惊呼:“张石铭就是著名的‘民国奇人’张静江的堂兄,我国著名的藏书大家。于是,一个传奇家族的历史大幕缓缓拉开了…… 西泠之缘。张石铭究竟何许人也?小编依循蛛丝马迹,访问到上海家族史专家宋路霞。今日台湾地区中央图书馆的古籍善本库,就是以他的张氏适园宋元善本为基础库藏的!”更为凑巧的是,宋路霞手头的《张静江张石铭家族》一书也刚刚完稿付梓,将于1月中旬与读者见面。资料寥寥数语只能给竞拍者留下依稀的印象
“张石铭一生与西泠印社缘分不浅。据宋路霞透露,此次西泠印社拍卖张石铭的藏书印,其实是一次“前缘再续”。他的藏书印现在完整出现在西泠的拍场上,多少令人有些感慨。”
相较于其他藏书楼主零星的几方小印,“适园(张石铭)犀角印一套”得到了西泠印社的重点推介。这套印章仅印材就令人瞠目结舌,一套33枚更是蔚为大观,在经历近百年的沧桑变化能完好保存至今极为不易,拍卖资料透露了印章原主人的身份:“张石铭,近现代大实业家,其家族百年前已经在上海及江南一带拥有大量产业,以其雄厚实力广收善本古籍及金石书画,33枚犀角印即为其收藏所用。”
张南琛说,现在若要看祖父的笔迹,在南浔已经看不到了,“倒是在杭州的西泠印社还保留着他的四处石刻和匾额,如‘闲泉’、‘闲泉记’(全文)、‘凉亭’,以及一副石刻对联。”而《西泠印社编年大事记》也有记载说,西泠印社山腰上的凉亭就是张石铭捐建,宝塔下的闲泉也是他发现并出资凿成的。这些地方,现在都成了游人流连忘返的胜迹。适园在抗战中遭到日本人轰炸,园毁多年,仅金刚塔孑然挺立
到解放前夕,适园藏书的宋版书全部恐怕已经超出了100部。据苏精先生介绍,张石铭的适园藏书中有大量宋元珍本。在1916年张石铭印行《适园藏书志》时,他的藏书就已达宋刊本45部、元刊本57部;到他的长子张芹伯(乃熊)编《芹圃善本目录》时,所藏宋刊本已达88部、元刊本74部。张石铭以千元之价收归入库。张石铭的宋版书中另两部很有意思的书,即《北。民国初年被法律专家,同时也是大藏书家的董授经(董康)购得,带回国内。在张氏父子相传的宋版书中,有一部较特殊的《东都事略》130卷,是从晚清皇室怡贤亲王家中流出来的,上面钦有“怡府世宝”等印记,后来流落到日本
以后,他又逐年请了二十余位社会著名人士题词勒刻其上。而适园的遗迹,目前保留最完整的,则是园中的一柱金刚塔,又叫长生塔。这些题词记载了建塔人的初衷,柳书《金刚经》的价值,桂太夫人的善行,以及众多为桂太夫人祝寿的诗词等,共有四十八石。“那是我祖父为曾祖母桂太人祝寿建造的,始建于1910年,上面雕刻了唐柳公权书写的《金刚经》。题词人是:冯煦、张謇、康有为、陈夔龙、郑孝胥、罗振玉、缪荃孙、吴昌硕、清道人(李瑞清)、程德全、朱祖谋、曾熙、秦绶章、周庆云、潘飞声、崔永安、何维朴、左孝同、恽毓嘉、孟乐甫等。”。那时位于西陲的敦煌石室刚被打开没多少年,石室内存的柳公权手书《金刚经》原本也刚刚流传到江南,我祖父就已获得了这份珍贵的柳书,并将之摩刻上石,共二十四块,嵌在塔的四周。张石铭之孙张南琛曾告诉宋路霞,如今南浔镇上的儿童公园就是在张石铭“适园”的遗址上建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