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猝倒病和立枯病
从栽培措施上创造有利于菜苗生长而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如选择高地势苗床,并将床土消毒,经常通风降湿,在阴雨天向苗床撒干土,苗床过干时洒水不要过多,如发现中心病株时及时拔除,如在阴雨天撒硫磺粉或生石灰消毒,晴天可用72.2%普力克1500倍液,恶霉灵(绿亨一号)3000–5000倍液、64%杀毒矾600倍液、75%达科宁500倍液、可杀得800倍液喷雾防治。④防治方法对蔬菜苗期病害以农业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
2沤根
摘自:2002年第11期《长江蔬菜》
病原是一种藻状菌,不同于立枯病病菌。幼苗感病后,茎基部初呈水渍状,不久即缢缩变细如“线”状,病部不变色或呈黄褐色,在叶子萎蔫前病苗即从茎基部倒伏。寄主范围比较广,茄子、番茄、辣椒、黄瓜、甘蓝等可为害,严重时可引起大量倒苗,杭州市郊农民称猝倒病为“小脚瘟”。①猝倒病症状猝倒病是蔬菜苗期重要病害,在长江流域发生普遍,在北京、辽宁、陕西、湖南等地都有分布。湿度大时,病株残体及附近土面可出现棉絮状白霉。幼苗出土前可受侵染而引起腐烂,开始是个别苗子发病,湿度大时,以这病株为中心,很快向四周扩散蔓延,形成一块一块的近圆形病区。此外,还能引起茄子、番茄、辣椒、黄瓜等果实的腐烂
低温高湿是发病的必要条件,植株过密、生长过旺、连阴雨天气、通风不及时,棚内湿度过大,均有利于发病。②发病规律由灰葡萄孢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病菌以菌核在土壤里或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内越冬,成为初次侵染源。分生孢子借气流、灌溉或雨水传播从寄主伤口或腐败器官侵入进行再次侵染,扩大蔓延
11月份,长江中下游将进入霜期,日照时间150h(小时)左右,降雨量50mm,降雨日10天左右,月平均气温110℃左右,喜温蔬菜停止生长,陆续采收结束,在园的十字花科蔬菜及莴苣、菠菜等耐寒蔬菜的主要病害发生和流行不像春夏严重和迅速,但同样会发生病害,其症状和防治方法在第10期已经介绍。棚室内主要是大春播幼苗和部分需保温的蔬菜,此段时间温度下降,棚内湿度高于室外,幼苗抗病性较差,苗床病害较为严重,主要有猝倒病、立枯病、灰霉病和沤根。因此,提高苗期病害识别能力和加强防治是保障大春播面积的重要措施
当出现中心病株时,选用50%速克灵1500倍液;50%扑海因1000倍液;75%百菌清600倍液在中午喷雾防治效果较好。如秧苗定植于大棚后,可用45%的百菌清烟剂熏蒸,每667平方米用250g,或用10%的速克灵粉尘喷撒,每667平方米用1kg。发病田块要控制浇水,苗床洒水要在中午进行,但不能过量。③防治方法通风降湿,使棚内上午保持一定的温度,使内膜上的露水雾化后再进行通风,下午要延长通风时间
③流行规律苗床的低温高湿是导致猝倒病、立枯病病害的重要因素。植株在幼苗子叶的养分已经用完而新根尚未扎实,幼茎尚未木质化时抗病性最差,这时最易发生猝倒病。苗床的温湿度又受大气候和苗床管理的影响,因此不能造成低温高湿的环境,如苗床地势要高,地下水位要低;如播种过密,移植不及时,长期阴雨或下雪,苗床保温不良,通风透光不足;土壤贫瘠,粘重及洒水过多均能导致病害的流行。凡使用未消毒的旧床土,病害较重
早期染病易与猝倒病混淆,不生棉絮状白霉是区别猝倒病的另一特征。②立枯病症状立枯病寄主有160多种,黄瓜、辣椒、茄子、菜豆、番茄、及落葵等刚出土的幼苗及大苗均能受害,一般多发生在育苗的中后期。病菌是一种担子菌。病株茎基部初生椭圆形栗褐色凹陷病斑,病斑扩展绕茎一周,或几个病斑联合绕茎一周,病斑失水,干枯缢缩,渐变为黑褐色,大苗枯死而不倒伏是与猝倒病的主要区别,在病部可见淡褐色蛛丝状霉
①症状沤根是育苗期持续低温高湿,土壤含水量大而引起的生理性病害,没有病原物,表现为地下部分不发根,锈根,腐烂;地上部分萎蔫、枯死
②防治方法选择地势较高、排水畅通田块作苗床;苗床要平,谨防浇水过多;既要盖膜保温防冻,又要经常通风降湿;初见沤根时,苗床要覆盖干土,做好保温工作,同时在晴天中午通风降湿
武汉市蔬菜技术服务总站,430022
湿度大时长出灰褐色霉。番茄成株期发病始于叶尖,病斑成呈“V”形向内扩展,初呈水渍状具深浅相间的轮纹,后干枯,表面生灰霉。①症状灰霉病是蔬菜上常见的病害,寄主范围广,危害严重。茎发病呈水渍状斑点,后扩大成条纹病斑。番茄、辣椒、茄子、黄瓜菜豆等蔬菜从苗期到成株都有可发病,植株的根、茎、叶、花、果都有可受危害。幼苗发病引起茎叶腐烂,病部灰褐色,表面密生灰霉
3灰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