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青花发色淡雅脱俗,文饰布满全身。打量眼前这尊青花加彩弥勒佛瓷雕,高18厘米,塑造的是一位慈祥、智慧、大腹便便的和尚,他席地而坐,左手持布袋,右手握佛珠,笑口常开,看着前方,望着世间来来往往的众生相。瓷雕作品用青花绘袈裟,采用百花不露地的工致,将多种花卉、蝴蝶细致地描绘在弥勒佛穿着的博衣袈裟上。瓷雕底部凹印“福建会馆”和“游林记造”篆书阳文款。弥勒左手持青花绘网纹布袋,右手握彩绘佛珠,珠体描金点翠,缨穗用矾红彩绘,更显夺目。弥勒面部用赭色浅淡涂染,明暗深浅逼真,眉以釉下青花和釉上墨彩绘就,唇涂矾红,惟妙惟肖
“这尊笑口常开的弥勒佛瓷雕,我收藏了近20年,每当新年将至,我总爱将他请出来,细细品味鉴赏。笑容可掬的他,每每让我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他给我带来快乐,让我开心,也总能让我在新的一年好运连连。”邢台收藏协会会长吴佩英端出这尊弥勒佛,细细想小编讲着这尊带给他欢乐和好运的藏品
-深受文人喜欢铜墨盒
虽然对于打算开始收藏刀剑的爱好者,陈顺芳会劝说其放弃,毕竟刀剑收藏市场不完善,太多陷阱;但陈顺芳认为,刀剑收藏不仅可以提升人的艺术品位,也可以在收藏过程中增加个人的文化内涵。寻求好刀好剑的过程其实就是提升自己的过程。”。“得到一把好刀好剑固然值得兴奋,但过程更有意义
因为砚台上磨出的墨汁被风吹后容易干,用铜墨盒来储存墨汁则能保湿不易挥发,随时使用又可方便携带以备书写之需。清代没有现成的瓶装墨汁供应于市,铜墨盒深受文人喜欢。铜墨盒是盛装墨汁之器,晚清、民国时期盛行,旧时读书人书桌上大多有此物,成为当时文人墨客的常用文化用品
当今古玩市场铜墨盒常见劣品有:老盒 新刻,将不清晰的图案磨去,在旧的铜墨盒上刻上拙劣的山水或书法,或在老画面上添加名家款;新盒新作:新墨盒上以模具压制,或用电脑工具、化学腐蚀等各种手法做书画文字名家字款,再刻意做旧弄出假包浆。其实,老盒新刻的东西无金石气,刀工浮糙,包浆脏腻,刀痕无自然老化迹象;新制墨盒更是火气十足,铜质色泽与旧盒大不一样,机器磨制,文字内容荒谬,无使用过的痕迹。铜墨盒光泽柔亮细润,颇可把玩。铜墨盒大多用白铜、黄铜做外壳主体,其内胆则多用紫铜,取其不易腐蚀之性能
“品相”要好
吴佩英介绍到,在清末民初,景德镇有个叫“游林记”的制瓷作坊,挂靠在福建会馆,专门从事瓷雕创制。不过这些年仿制的“游林记造”作品屡有出现,藏者不可不防。我们常见的清末民初景德镇店号瓷雕作品中“游林记”的作品水平最高。2006年南京的一个拍卖会上,一尊“游林记”造的粉彩瘦骨罗汉以88000元成交,同样的罗汉一年后在浙江世贸的拍卖会上估价到了110000元,可见收藏家对“游林记造”作品的认可。可见“游林记”是一个藏龙卧虎之地,必有大师在其中。作品以宗教人物和一些传统故事人物为主,如观音、罗汉、福禄寿三星等。传世的“游林记”造的作品并不多,且多为粉彩作品,青花的就更为少见
-刀剑收藏要有“三好”
铜墨盒虽是小小的文房器物,当你静静地欣赏把玩各式旧铜墨盒时,你会感觉到像是在与旧时文人面对面地对话,感受到一种无上妙趣,是舒心悦目的视觉享受!。铜墨盒的雕刻多以阴文、阳文、双钩线刻为主,铭刻题材多为书法、绘画、篆刻等,旧时铜墨盒上的文字、图案集装饰性、艺术性为一体,有浅刻、线刻、阴雕阳刻结合,书法诗文吉祥佳句、名家绘画等都可融于铜墨盒的雕刻艺术之上。铜墨盒大多有作坊标记,如同古堂、淳菁阁、荣宝斋、两明斋、万丰斋、愚得阁等
在虎年来临之际,与藏友共赏这尊青花加彩弥勒佛,把神通广大、笑口常开的弥勒佛介绍给大家,愿广大读者和收藏爱好者在新的一年,好运多多,喜事连连
他整天背个大口袋云游天下,到处救苦救难。弥勒佛是传说中的布袋和尚,也叫大肚罗汉,笑罗汉。不过弥勒佛的笑容,大肚是一种乐观、包容的象征,代表了中华民族宽容、和善、智慧、快乐的精神。久而久之,人们把布袋和尚当成了弥勒佛。他背的布袋是乾坤袋,容量无限,比西方的圣诞老人更神通广大。佛教认为布袋和尚是弥勒佛的化身。有点像西方的圣诞老人背个口袋悄悄地给小朋友和人们送礼物。因他生性好笑,“满腔欢喜,笑开天下古今愁”,又大腹便便,“大肚能容,了却人间多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