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植物保护 / 棉花早衰及其防治

棉花早衰及其防治

4.严格检疫,控制扩散。二是控制零星病田的蔓延,对初发地要拔除零星病株,田外焚烧;对重病田,采用点片根除。一是严格检疫,病地棉种必须经硫酸脱绒消除种子短绒带菌,控制病害的远距离传播

在北疆,只要8-9月出现低温过程也易致衰

近年来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大暴发,是制约单产提高的最主要原因。一是因病致衰。据观察,三大棉区呈现大暴发大流行的趋势,以黄河流域最为严重。由于发病对气候的反应十分敏感,6-9月只要气温低于30℃,加上高湿,混合病情就呈快速发生蔓延,其中7-8月发生普遍,危害最重,由于病株恢复慢,产量损失最大。主产区多年连作老棉田,病情指数越来越高,棉株“落叶垮秆”更为严重。棉农形象地说“棉株一生带病坚持工作”。暴发时间第一次在6-7月;第二次在8月

在建设高标准棉田的基础上,实现灌排自如。由于棉花具耐旱的生物学特性,重病地可适当减少灌水量和灌水次数。2.建设高标准排灌棉田,实行调亏灌溉。滴灌棉田要改持续灌溉为间歇式灌溉,保持棉田干湿交替状态

据全国优质棉基地科技服务项目组的调查和现场考察,近几年,全国棉花早衰面积越来越大,对产量和品质的损害也越来越大,减产幅度达到两成,重衰地达到三成,严重田块绝收。早衰棉花不仅严重减产,并且种子和纤维品质全面下降。可见,早衰已成为制约棉花产量提高和品质改善的重大技术障碍,主要原因如下:。据估计,2003-2004年因早衰导致产量损失达到40-50万吨,经济损失达到60-63亿元,减收10%

5.辅之药剂和生物防治。一些生化和生长调节剂,如绿风95、倍特多收、ABT4号增产灵、缩节胺、磷酸二氢钾等的使用,可促进健根壮株,利于抵御病害入侵,提高抗耐病性

二是因营养失衡致衰。在长江、黄河和北疆局部地区呈大发生趋势,大多由土壤营养失调引起。早衰症状在生长中期显见,后期加快。主要因“红叶茎枯病”发生而致衰。由于许多转基因抗虫棉前期生长慢,营养生长不足,追施氮肥促进生长,因氮肥施用过多,有机肥和钾肥施用不够导致营养失衡

这是因为一些转基因抗虫棉品种,前中期结铃集中,由于生理负荷过重,后期如遇干旱和发病,也易出现早衰。三是因载铃集中致衰

采用调整布局和轮作,提倡深耕,建设排灌自如农田,增施有机肥和钾肥,选择抗病品种,地膜覆盖和节水灌溉,严格检疫,辅之化学药剂等,是促进棉花“健根壮株”,提高抗耐病力,防治棉花早衰,夺取高产的基本思路,其主要技术措施如下:

早衰还与连作和免耕有密切关系,这是多年耕作制度、农田管理质量下降和农田水利老化易涝渍等一系列问题所致。长期连作是棉花致衰的又一重要原因,由于连作导致棉田土壤病菌累计量增多,极易致衰。四是因耕作制度和农田水利老化易涝渍而致衰

提倡增施钾肥,推荐高产棉田氮与钾的比例达到1:0.8-1。化肥提倡“减氮稳磷补充钾肥”在缺硼、缺锌棉田施用硼锌微肥。3.增施有机肥,平衡施用化肥。中后期提倡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有推迟发病、促进病株快速恢复的效果

品种中转基因抗虫棉病情最重,产量损失最大。此外,在新疆,采用膜下滴灌虽然节水效果显著,但因棉田长期保持湿润,也易诱发病害而致衰。长绒棉因不抗枯萎病和叶斑病,也容易出现早衰,减产最高达五成

长江流域棉区提倡水旱轮作,黄河流域棉区提倡小麦/玉米、小麦/大豆与小麦/棉花轮作,水旱和旱旱的轮作周期为3-5年。对于枯、黄萎病重发棉田,应合理轮作倒茬。在适宜产区的一县之内和一乡镇之内,应有计划有目的由重病产地向轻病地转移,由病地向非病产地转移。1.调整生产布局,提倡合理轮作与深耕。在长江棉区推广深耕,改良土壤结构,促进根系生长,实现健根壮株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2/07/89841.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