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植物保护 / 淡水白鲳养殖技术与病害防治(一)

淡水白鲳养殖技术与病害防治(一)

有条件的地方最好配成颗粒饲料投喂,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和促进淡水白鲳的生长。配合饲料参考配方为:鱼粉5%、大豆饼20%、菜饼和芝麻饼30%、米糠15%、麸皮8%、猪用混合料(含粗蛋白13%)20%、磷酸氢钙为主体的矿物盐2%。1985年从台湾省经香港引入广东省试养,1987年获得人工繁殖成功,以后逐渐推广全国,主要养殖地区在广东、湖北等省,近年由于其肉味不及海水中的鲳鱼,因此养殖逐渐降温,养殖产量有所萎缩。淡水白鲳喜在底部摄食,因此在进行投喂时要在水体的底层设置饲料台并投喂沉性饲料,以利其尽快摄食和避免饲料的浪费。淡水白鲳投喂需搭建沉性食台便于投词或驯化投饲。淡水白鲳为不断觅食的鱼类,其肠道短,消化吸收快。该鱼易驯化集群上浮抢食,每天驯化3次,每次30分钟,一般5天内即能驯化其定点至食台摄食。饲料可用豆饼、莱籽饼、花生饼,大麦,稻谷等农副产品,也可投喂各种动物的下脚料。鱼种进池时,操作要谨慎,避免鱼体受伤,且用3%~4%的食盐进行消毒。经过长途运输的鱼种,下池前应先将鱼种放在网箱中暂养一段时间,等鱼种稍恢复一下后再进行消毒处理。投饲次数为每天4次,上、下午各2次,上午投饲量占40%,下午占60%。一般淡水白鲳配合颗粒饲料的日投饲率为3%~6%。如果投喂大麦,可将大麦浸泡发芽后投喂,效果较好。(二)早繁复花将淡水白鲳早繁夏花(规格2.5~3厘米)先暂养,进行强化培育,待规格达到4.5厘米时,即可投放到成鱼池养殖。在投喂精饲料的同时,每隔2~3天补充投喂一些含维生素较丰富的青菜和动物下脚料,以满足淡水白鲳对维生素和动物蛋白的需要。淡水白鲳于1982年被引入我国台湾省,之后人工繁殖成功,开始在淡水鱼塘推广养殖。淡水白鲳具有食性杂、生长快、个体大、病害少、易捕捞、肉厚利少、味道鲜美等特点,在扩大池塘养殖对象。池塘施基肥量与主养四大家鱼池塘相同,鱼种投放前,每667平方米施发酵粪肥200千克作基肥,在饲养期间视水质情况少量追肥3~4次,每次50千克。另添加作为黏合剂用的下脚面粉5%。长江流域的池塘主养淡水白鲳的放养模式。三、饵料与投喂池塘主养淡水白鲳应以授精饲料为主,投饲技术关系着鱼产量、商品鱼规格、养鱼成本和经济效益。一、池塘条件成鱼池面积以0.2~0.6公顷为宜,水深2米左右,水质清新,透明度为25~40厘米,池底较平坦,池底淤泥约10厘米,排灌方便。因此,需投喂次数多。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方面是一种有价值的鱼类,幼鱼阶段还可作观赏鱼。在适温范围内,日投饲率为5%~9%,水温低时可适当减少。可搭配混养其他鱼种,搭配鱼种为鲢、鳙、草鱼、团头鲂、鲤、鲫以及罗非鱼等。同时可搭配混养鲢、鳙、草鱼、团头鲂、异育银鲫、鲤鱼等鱼种及鲢、鳙鱼夏花。二、苗种放养(-)越冬鱼种放养的淡水白鲳鱼种要求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病无伤。最好每667平方米配备增氧机0.2一0.3千瓦,清塘消毒后即可投放鱼种。鱼种放养密度一般为放养5一8厘米的鱼种666.7平方米放600一800尾;50~100克的越冬鱼种则为666.7平方米350一670尾。放养密度每667平方米为2000~4000尾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2/07/91271.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