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木雕家俱 / 康熙青花的遗韵

康熙青花的遗韵

我的这只葫芦的蓝地便是由深浅不一的条块渲染而成,故总体纹饰立体感强,气韵生动。我爱此瓶,还因为其器形和纹饰均保持了自然之姿色,浑然有奇趣。《陶雅》云:“雍、乾两朝之青花,盖远不逮康窑。”康熙青花有“康青五色”之誉,因所用国产浙料提炼极为纯净,青花有浓淡、深浅不同的近十个层次。姑且不论它是真品还是仿品,它确实体现了康熙瓷艺的绝妙之处。此瓶高20厘米,口径2.5厘米,足径6.5厘米(见左下图)

出于兴趣,我进店将此瓶拿在手中仔细观赏起来。这只葫芦瓶沉静地立于一古董店橱窗的后部,与我相隔约有两米,是一只蓝地白花梅纹瓶,呈上小下大的圆葫芦形,小敛口,构图上下浑然一体,梅纹似为浅浮雕。我并非鉴赏家,也知道古瓷的准确鉴定是要借助科学手段的,因为仿制品乱真的也有,所以我对这只葫芦瓶真伪难辨。只见瓶身有棕眼逾十,底足内楷款为“康熙年制”,也有棕眼逾十,底足露胎处颇有岁月之痕。其冰清玉洁之姿、立体效果之强令我惊叹不已

说起购买这两只瓷瓶,还真有点神奇

离开古董店,这只我脑海中最美的葫芦硬是盘桓不去,甚至搞得我有点坐卧不宁。因不忍它落入别人之手,第二天一大早我便讨价还价买下了它

作为一名瓷器爱好者,我曾先后从居住地的古董店和跳蚤市场以天壤之别的两种价钱,购回两只器形各异的青花瓷瓶,但它们纹饰却相似,同样闪现着中国清朝康熙青花的遗韵

正当我满脑子葫芦的时候,有次走在街上,不经意脸向左一转,竟发现一只青花葫芦瓶,真正是鬼使神差。这些葫芦瓶大多是中国的产物,其中康熙年代制作的尤为精美。我不由得暗叫“我的葫芦”,便满怀惊喜径直向它走去。有一阵,我对葫芦瓶特别迷恋。我拍摄、放大过德国瓷器馆中的葫芦瓶;我彩色复印过书上的葫芦瓶;我还手描过各式葫芦瓶

从时间来看,欧洲的瓷器诞生于1708年1月,时值中国清朝康熙末年。德国是欧洲瓷器的故乡。人们在这里还可以形象地看到中国陶瓷在器形、纹饰等方面对德国瓷器的直接影响。这是因为欧洲第一件硬瓷的发明者曾自诩造金有术,结果却以白瓷取代了黄金。这种影响甚至在德国民间也有迹可寻。“白金”还寓意着瓷器的价值之高。此前的17世纪,随着海运的发展,欧洲已形成收藏中国瓷器等工艺品的时尚。在德国,瓷器有一个美妙的名称叫“白金”。在欧洲瓷器的诞生地德累斯顿市的国家瓷器馆,便藏有大量的中国明、清古瓷,其中又以康熙年代的制品为多

《人民日报海外版》

后来我还在中国走访了不少博物馆,翻阅了不少书,以期找到我葫芦瓶上的纹饰,结果欣喜地发现,熊寥、熊寰先生编著的《古瓷图鉴·梅花卷》中收有康熙蓝地白花直筒瓶,竟与我的葫芦瓶纹饰相同。这或许与摄影效果有关。这种冰裂形纹片形成的立体效果与我葫芦瓶上的相似。“冰裂梅花”也见于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美术辞典》,指以不规则的短线组成的冰裂形纹片上饰朵朵梅花,是康熙景德镇青花瓷器的一种特有纹饰,与我所见盖罐吻合。在我的藏书中,这一盖罐的纹饰按德文解释可译为“冰裂梅花”。由此瓶的蓝地我联想到德累斯顿博物馆收藏的一康熙年代青花盖罐。我估计这种纹饰在中国罕见矣!。它们的蓝地皆有“冰裂”的效果,但“冰裂梅花”只有花并无枝,我的葫芦却是既有花又有枝。比较之下,《梅花卷》中直筒瓶的纹饰远没有我的葫芦瓶的典雅清新,美妙生动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飞石(德国)

卖者以“祖母之物”来炫耀它的历史,但在我的眼里,它只不过是一个小徒弟稚嫩的仿作而已。我以7马克买下了它。回家后兴致勃勃量来,此瓶高20厘米,口径7厘米,足径6.5厘米(见右上图)。瓶高和足径皆与我的葫芦瓶一致,真正奇巧!只见底足内半截纸质商标上印有德文“……瓷器”,独缺厂家名,难道这有可能是德国的陶瓷产品?却同样显示了中国康熙青花的影响。买了葫芦瓶后没几天,我在跳蚤市场闲逛时,眼前一亮,又见一只与我葫芦纹饰相同的蓝地白花梅纹瓶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2/07/95714.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