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以后温度开始下降,相对湿度也在下降,日照逐渐缩短,早晚已有寒意,开始降霜。中旬是“小雪”,意思是要下雪了。在室外种植的兰花,也要搭兰棚,用塑料薄膜遮盖,以避免遭受冻害。长江中下游两岸,一般在11月中旬入冬。寒兰介乎两者之间,入室时间也应在两者之间。春兰、蕙兰原生长于温带山林,比较耐寒,尤其是蕙兰,抗寒能力更强,可以晚进温室。但实际情况是我国幅员辽阔,地区之间温度差别很大,根据气象学的标准,要连续5天平均气温在10℃以下,才算入冬。当温度降至0℃以下,所有的兰花都要搬进室内。从农业节气看,11月初就进入“立冬”,顾名思义,已经到了冬天。凡是露天栽培的兰花,按照亢寒能力的强弱,要先后搬进室内。墨兰、建兰原生长在亚热带山林,怕受寒冻,要提早做好防冻工作
在人工栽培的情况下,一般兰株的抗逆性较差,经不起严寒霜冻的侵袭。因此加强兰花的冬季管理,做好防寒越冬工作,对兰花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兰花是生长在温带和亚热带的草本植物,对温度比较敏感。以18~28℃最为适宜,昼夜温差以10℃左右最为理想,白天温度最好不要低于10℃夜间不低于5℃
兰花越冬后,到了阳春三月,不要急忙把兰花搬出兰室,要防止“倒春寒”的出现。摘自《兰花宝典》。同时,要多听天气预报,掌握气候变化情况。因此,兰花搬出室外要有一个过程,不能操之过急。如果突然出现寒潮低温,要继续采取防冻措施,保护兰花不受伤害,千万麻痹不得,以免功亏一篑。有时寒潮会突然南下,短时间温度骤降10多度,使兰花遭受冻害,花蕾冻死,叶片冻伤,出现褐色斑块,长期不能恢复
六、预防“倒春寒”的出现
一、做好入室防冻工作
冬季病虫害的危害比其他季节少,但不能说没有影响。尤其在兰室保暖条件较好的情况下,更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做到防重于治。另外,冬季还要继续做好病虫害的预防工作
但要根据不同的天气变化,不同的兰盆植料,不同的兰花品种,不同的生长情况灵活掌握。选择在中午进行,做到水温和土温比较接近,如果水温过低,也可以加食粮的温水。必须掌握好“润而不湿”的尺度,适时进行浇水或叶面喷水。冬季气温低,蒸发量小,因此兰花的浇水量要减少。总之,要根据具体情况和自己的实践灵活掌握,千万别人云亦云,照搬照抄。用仙土、砖粒等硬植料,排水性好,比兰花泥、塘泥等要多浇。如果长期不浇水,植料过分干燥,也会造成生理失水,影响兰株生长发育。用泥瓦盆,水分蒸发快,比紫砂盆、塑料盆要勤浇。如果不控制用水,长期保持低温高湿,就会影响兰株的呼吸,造成烂根。冬季浇水的间隔期可以延长,如果夏天一天浇一次,冬天可以五、六天浇一次。如阴雨天气,湿度高,比晴燥天气要少浇。兰花苗弱小,根系差,要比生长好的苗少浇。但是也不是越干越好,兰花正常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水分。使兰花体内水量降低,细胞液的浓度提高,有利于植株增加抗寒能力,这就是传统经验的“冬不湿”。浇水的时机是盆土干而不燥,也就是表土已干,下层盆土微潮的时候
五、适时喷施根外肥
二、充分利用日光增加温度
在室内没有阳光的条件下,要用灯光补充光源。有人认为冬季是兰花的休眠期,不需光照。如果把兰花长期放在阴暗角落,见不到阳光,就必然削弱光合作用,使兰花体内的有机物含量逐渐减少,对不良环境的抗逆能力就会减弱,严重影响兰花的生长发育。温度下降到0℃以下时,就要进行加温,采用电热炉、植物灯、空调等措施,以防兰株遭受冻害。光照是兰花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分的能源,又是花芽分化的催化剂,尤其是冬天,更是兰花加温防冻的保暖器,必须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因此要经常让兰花有充足的光照。其实兰花在低温的情况下,还在进行生殖生长,就是营养生长也没有完全停止
三、适当地控制用水
但如果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不解决通风透气问题,就会影响兰花的呼吸作用,阻碍新陈代谢,引起病虫害的发生,带来严重的后果。尤其在冬季,兰室兰棚处于密封的条件下,对通风更要引起注意。不仅盆内植料要通气,兰室场地也要通气。因此,在兰室要有通风设备,定时开放。冬季冷空气活动频繁,寒潮风雪不断出现,兰室需要封闭,做好防冻保暖工作,这是应该的。天气晴朗,气温较高时,要及时打开窗户,导入新鲜空气,促使兰花健康生长。兰花喜欢通风和呼吸新鲜空气,以利于新陈代谢和光合作用
四、要注意通风透气
但是,兰花呼吸作用所消耗的能量,也需要及时补充。冬季兰花处于休眠半休眠状态,根的吸肥能力非常薄弱。根外可采用磷酸二氢钾、花宝一号、二号等,一般掌握三要素平衡的复合肥,以低浓度为好。所以要及时进行根外施肥,使肥料直接从兰叶吸收,既不影响兰根的呼吸作用,又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及时补充有机物,使兰株健康生长,安全越冬。否则,只靠球茎内贮藏的有机物来维持生命活动,就会产生入不敷出的矛盾,削弱兰话的抗寒能力,给兰株带来冻害,而且会严重影响生殖生长。因此,冬季要控制施肥。如果像秋季一样继续施肥,兰根不能及时吸收,基质中的肥料浓度增加,容易产生肥害,损害兰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