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汉唐铜镜铸制比较精美,尽管有的锈蚀很严重,但仍能显示出当时的精湛工艺。而后仿者绝大多数铸制粗糙,少数铸制精细者其风格已有变化,更接近于当时的时代特征
汉代博局图案铜镜中的铭文里就分别有王氏、周氏、杜氏等私人铸镜作坊的标识,他们共同仿自尚方镜
汉唐铜镜,铜质发红,少量因含锡过高断截面呈银白色,宋代以后铜质逐渐由红向黄转变,至明代中期后彻底用黄铜材质铸镜。根据铜镜不同的铸制材料,可以判断出铜镜的大概铸制年代
南宋有许多铜镜上铸有“石家某某真正青铜照子”的铭文,既是商誉之争又受仿冒之累。历代各种相同风格的铜镜仿品数量很多,却被今天的收藏界错误认为系“头模、二模”之别,尤其是对没有镜铭的古代铜镜
古镜经过长时间的使用流传磨损,其镜钮、镜缘、铭文、纹饰等部位都留下了不同程度的磨损痕迹,用其翻模仿铸,会进一步放大原有的痕迹特点,再结合其铜质、氧化等特点就能比较容易的辨别出铜镜的真正制作年代
许多带有刻铭的铜镜系以古镜翻模后刻上当时的年代、工匠等款识,只有很少的古代铜镜因避铜禁之律加刻当代年款,这只要结合铜镜的纹饰、锈蚀等特征就能准确地判断出铜镜的铸制年代。镜上刻铭也能为铜镜的制作年代提供准确的判断依据
同时两者的铜质有很大的区别。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往往是一面沉睡在土中两千年的汉代铜镜,虽铜质变朽,但仍能看到镀锡的闪亮痕迹,而宋代及其后的仿汉唐铜镜,有的距今仅几百年,保存完好,但镜面铜质裸露
个人藏镜上千面者并不难寻。使得古代铜镜的市场价格几年来翻了数倍,并且出现了大量的铜镜赝品。随着现在人们热衷于对文物艺术品的收藏,古代铜镜也逐渐成为一个收藏门类,许多收藏爱好者对古代铜镜进行了系列收藏
汉唐古镜镜缘或直或斜,平齐规整。仿品镜缘或多或少的变成弧形,其因翻模的古镜经过长时间使用磨损所形成
汉唐古镜虽种类繁多、千差万别,但仍有显著的时代特征,而仿品多因各种原因使之有所流失,并或多或少的带有仿制时代的风格
中国古代铜镜最早见于四千多年前的齐家文化时期,直至清末民初的玻璃镜子大量使用,才结束了其生存发展的历史
在历史上,各个朝代受各方面因素限制,影响了铜镜的制作和发展,使这一古人用来鉴容的生活器具包含了多种形式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其中最具收藏研究者,集中在战国、两汉、隋唐的三个历史阶段中
一、古人仿镜
早期仿制的多为战国、两汉、隋唐时期的名品,现已对常见的。现代的铜镜赝品铸制水平普遍较高,仿制的锈蚀几可乱真
近人罗振玉在《辽居杂著——镜说》中道:“明代镜工有取古镜加刻明代年号者,予藏一镜,铜质花纹一见而知为六朝以前物,而妄凿隆庆伍年中秋日造八字。”这应是罗振玉错将现在常见的明代仿古镜错当成六朝古物,足见前人对仿制古镜的认识还很肤浅
有的还加刻当时年款。宋代以后,铸镜工匠不仅相互仿制,而且还以前代古镜作模翻铸
多是用以翻模的古镜经过长时间的使用镜钮被磨损后所致。如汉唐时期的铜镜半球形镜钮为浑圆、标准的半圆形,球顶极少出现大小不一的铸出平面,仿品球形钮顶则或大或小的普遍存在
宋、金、元、明等诸代铜镜,虽亦有部分仍用镀锡工艺,但两者区别明显,后仿镜已多不施镀锡工艺,或施很薄一层,时间长后多已剥落,点滴无存
我们可以从大量出土有纪年可考的古代铜镜中看到许多同一时期的铜镜,虽制作工艺、纹饰特点、时代风格比较接近,但仍存在着本质的差异
古人仿镜或为传世品、或为出土品,虽纹饰相近、包浆古旧,但仍易辨
古代的铜镜仿品与现代的铜镜赝品相比,古代的铜镜仿品包浆古旧、铸制工艺相同,鉴别比较困难,惟其大多工艺粗糙
铜镜仿制自古有之,古人或因崇尚前人的铸造工艺和铜镜商誉、或因节约制作成本、或因当时铜禁法律而有意隐瞒铸镜时间等原因,出现了当代之间互相仿制和后代仿制前代铜镜的现象
古代铜镜与流通钱币在当时的铸制数量上有天壤之别,不需要多次翻铸,况许多铸制年代、图案纹饰等方面相近的铜镜所存在的细小差异,乃为仿制时不同地区、工艺、作坊等因素所致,因同一铸模多次翻铸导致图案纹饰完全相同仅存粗细差别的两块铜镜至今尚未发现
汉唐铜镜均在成品表面镀锡,经千年土中沁埋或人间传世后,或白亮如新、或黑亮如墨、或翠绿如漆、或五色间杂,都多少能留下镀锡的痕迹
汉唐时期的铜镜在镜钮、镜缘、纹饰等处与宋代以后的仿品有明显的区别
二、今人仿镜
由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铜镜品种形式相对较少,古人对当时的出土品反不如今人的见识,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期。一些仿制水平高的铜镜已与真品无二,识伪辩伪成为收藏者实现收藏目标的保障。故宋后工匠多仿汉唐时期铜镜,随着今天文物艺术品收藏热的不断升温,也涌现了许多热衷于古代铜镜收藏的爱好者,各种水平的铜镜仿品大量出现在收藏品市场里,出现在收藏者展示给公众的媒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