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摘除病叶并消除盆土中或地上的病落叶,集中烧毁。防治方法:①加强栽培管理,应适当加施硫酸亚铁,尤其是对偏碱性土壤。需保持土壤湿润、疏松、忌积水。植株间保持通风,透光、降低湿度,以消除发病条件
全国各地发生较普遍,尤以广州、苏州、南京、连云港、武汉、合肥、沈阳等地较严重。该病除危害杜鹃花外,还危害杜鹃属其他植物。褐斑病是杜鹃花常见的一种叶斑病
杜鹃喜酸性土壤,在微碱性和排水不良的粘质土壤地区,杜鹃长势弱,易于发病。随后逐渐扩展为近圆形或因受叶脉限制而呈多角形病斑。温室盆栽杜鹃终年均可发病。翌春气温上升,随风传播。病菌在病叶或病残体上越冬。高温、多湿的条件、有利于病害发生。病斑直径2—5毫米,为黑褐色,后期病斑中央变为黄白色至灰白色,边缘深褐色(因品种而不同)。一般4—5月份开始发病,直至12月底病害停止蔓延。不同品种的杜鹃抗病性有一定的差异。发病规律:该病由杜鹃尾孢菌(真菌)侵染所致。最初叶面产生红褐色小点。广州地区,杜鹃褐斑病于4—7月发病最严重。通常西鹃比春鹃易感病。症状特点:褐斑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病斑表面生灰褐色霉丛,严重时病斑相互连接成片,叶片枯黄,脱落。据福建省农科院在当地种植的五宝珠、欢天喜地等品种较抗病
②药剂防治:发病期间,喷洒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也可施用其他杀菌剂
③选用抗病品种:选择适于当地栽培的抗病性较强的品种,如南京种植的南极、白御幸锦。福建栽植的五宝株、欢天喜地等品种均较抗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