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墩溪畔龙锺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宿露轻盈冷紫艳,朝阳照耀生红光
李商隐人一首牡丹诗是写“醉花阴”的情景,十分生动、形象:
其中,以唐、宋两朝为最多,共一百三十多人,二百七十余首。自古以来引起许多骚人墨客的讴歌、赞美,是很自然的。据初步收集,历代文人专写牡丹的诗词就有四百余首。仅苏轼一人,就有三十多首。近代和当代文人,也写了不少咏牡丹的诗。牡丹花,娇艳多姿,雍容大方,富丽堂皇。包括象王维、李白、李贺、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温庭筠、李商隐、欧阳修、苏轼、黄庭坚、陆游、辛弃疾等一些很著名的诗人在内。清代,三十多人,五十余首。金元明三代,六十余人,九十多首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唐代徐凝的一首七绝《牡丹》,运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
周汉故都亦岂远,安得尺棰驱群胡!
蟾精雪魄孕云荄,春入香腴一夜开
剪裁偏得东风意,淡薄似矜西子妆
岂惟花独尔,理与人事并”的话。他在《秋题牡丹丛》中写出了”幽人坐相对,心事共萧条“的凄楚心境。应似东宫白赞善大无,因上表请求严惩刺死宰相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受到冷遇,闷闷不乐。流露出诗人对世道混浊,忠奸不分的不满情绪。在《惜牡丹花二首》中,也表达了同样的情绪。第三,借花抒情,伸述心志。他在《白牡丹》诗中说行更明显:“白花冷淡无人爱,亦占芳名道牡丹。白居易的诗中有“始知无正色,爱憎随人情
洛阳牡丹面径尺,鄜畤牡丹高丈馀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白居易有《移牡丹栽》诗:“金钱买得牡丹栽,何处辞丛别主来。红芳堪惜还堪恨,百处移时百处开。”陆游的牡丹诗其中也写了他栽牡丹、剪牡丹、赏牡丹的生活乐趣,“良辰乐事真当勉,莫道匆匆一片飞”。洛人惊夸立名字,买种不复论家资。欧阳修在古诗《洛阳牡丹图》中,写了洛人爱花的情况:“客言近岁花特异,往往变出呈新枝。“携锄庭下掘苍苔,墨紫艳红手自栽。老子钟逾八十,死前犹见几回开”。第四,描写了诗人们爱花、种花、理花、惜花、忆花的情景
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妖万态破朝霞
画栏绣幄围红玉,云锦霞裳涓翠茵
宿露枝头藏玉块,暧气庭面倒银杯
总观牡丹诗,大体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查浦老人《失题》)。“出窑花枝作态寒,密房烘火暖春看。年年天上春先到,十月中旬进牡丹。”(清。此外,有的牡丹诗中,还写了冬季温室育花,入朝进贡的事
两宋之交的诗人陈与义的牡丹的诗,抒发了他的思乡之情,充满了爱国主义思想:
此类牡丹诗颇多,如陆游的《赏山园牡丹有感》亦属于此:。当时诗人流落在浙江桐乡北的青墩溪畔,十分怀念自己的故乡洛阳。北宋时洛阳盛产牡丹,在家乡时每年都可以看到,如今诗人作了江南的流浪者,因看牡丹花而引起乡思。本诗为高宗绍兴六年(1136年)所作。“伊洛”,指河南的伊河、洛水。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人攻陷汴京,到作诗时整整十年
断肠东风落牡丹,为祥为瑞久留难
牡丹在我国被誉为“国花”、“国色天香”、和“花中之王”,在世界上也负有盛名
传说月宫中有蟾蜍,后以蟾指代月亮。他还有“冰肌玉骨钟琼萼,雪魄蟾精孕秀根”的句子
雅称花中为首冠,年年长占断春光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徐夤在《郡庭惜牡丹》中,那对人生短暂、青春不驻的感叹,更是动人:
仙人琪树白无色,王母桃花小不香
天是有各能盖世,国中无色可为邻
数苞仙艳火中出,一片异香天上来。……”元代诗人李孝光的《牡丹》诗,颇能表达人们对牡丹的赞美之情:。又如,唐朝李山甫的牡丹诗:“邀勒东风不早开,众芳飘后上楼台
请看白居惚的新乐府诗《牡丹芳》的一段描写:。牡丹诗的艺术成就也是很高的
名花也自难培植,合费天工万斛春
白居易〈惜牡丹花二首》:
俗人用意苦局促,目所未见辄谓无
诗人是由赏牡丹花想起了洛阳等地盛产牡丹,而再次表明他决心收复北方失地的政治抱负。这首诗是嘉定二年(1209年)春末陆游在山阴时作的
红紫二色间深浅,向背万态随低昂
有的牡丹诗还运用夸张拟人等艺术手法,形象生动,奇趣横生。读起来琅琅上口,给人以愉快和美的享受
省中一树花无数,共计二百单八枝。”生动形象、比喻恰切。蝶穿密叶常相失,蜂恋繁香不记归”(《牡丹》)。诗人用对比和形象描写的手法,写出了牡丹花的瑰丽轻盈,摇多姿。明人李贽的牡丹诗写道:“忆昔长安看花时,牡丹独有醉西施。陆游还以蜜蜂、蝴蝶繁忙恋花的情景,来衬托牡丹的花色不凡,“吾国名花天下知,园林尽日敞朱扉。有的牡丹诗中,把牡丹花比作嫦娥、婺女、西施、洛神等传说中的神女和美人
白居易在其著名的牡丹诗《买花》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最高统治者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不惜重金购买,栽满皇宫。上行下效,皇上纵情剥夺,不思王道。第二,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玩花作乐,残酷掠夺劳动人民的罪行。有些牡丹诗描写了豪贵们赏花作乐,如醉如狂的情景。“长安豪贵惜春残,争玩街西紫牡丹”(唐。王毂)。卢纶)。他们不但白天赏玩,夜间还掌灯把火观看,及时行乐,不分昼夜。“春草”即牡丹。深知有民疾苦的大兰人白居易则大声疾呼,要借助于造化的力量,“减却牡丹娇艳色,少回卿士爱花心”。李贺在《牡丹种曲》中,也有“走马驮金春草”的描述。豪门贵族家的纨绔子弟们,也只知道求耳目欢愉,却根本不知五谷为何物,不问稼穑之艰难。“牡丹娇艳乱人心,一国如狂不惜金”(唐
世间尤物有如此,恨我总角东吴居
青春不驻堪垂泪,红艳已空犹倚栏
富贵风流拔等伦,百花低首拜芳尘
民谣曰“谷雨三朝看牡丹”。如唐朝殷文圭诗:。牡丹花开时,桃、梨、杏花都已败落,牡丹迟开不争春。牡丹花,一般在暮春开放。这点,也引起诗人、词家的赞美,以花喻人,风格高尚
(徐夤),用形象的比喻写牡丹花的洁白、鲜艳。徐夤)用拟人的手法,写牡丹的艳丽。徐凝)也用了鲜明对比和烘托的手法写出了牡丹超群芳的特点。(唐。有些诗人更进一步直书牡丹为“万万花中第一流”(徐夤)“天然国色美无双”(清。开当青律二三月,破却长安千万家”。第一,赞美牡丹花的娇艳多姿,富丽堂皇。陈确),宋代欧阳修赞美说:“天下真花独牡丹。”他在一首咏白牡丹的七绝中,用蟾精雪魄来比喻她:。“看遍花无胜此花,剪云披雪蘸丹砂。早晚有人天上去,寄他将赠董双成”。(唐。“虚生芍药徒劳妒,羞杀玫瑰不敢开”。“娇含嫩脸春妆薄,红蘸香绡艳色轻
总之,许多牡丹诗的思想性,艺术性都较高。当然,也有少数牡丹诗不好,思想消极,文笔浅陋
牡丹诗的内容广泛,有些诗由物咏志讽世,思想深刻,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一个的侧面,客观存在是汇成我国史诗海洋的一支闪闪发光的涓涓细流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
映叶多情隐羞面,卧丛无力含醉妆
红艳袅烟疑欲语,素华映月只闻香
迟开都为让群芳,贵地栽成对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