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庚子事变后,天津市面银根奇紧,银号钱庄纷纷倒闭,现银千两贴水竟达三四百两之多,致使物价飞涨,民不聊生,当时俗称“闹银色”。光绪二十六年(1890年),清政府决定自铸银元,与银两并用,因此出现双轨制本币。后来随着中外贸易的发展及帝国主义的侵略,外国银元在中国货币流通总额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逐渐取代了我国本位币银两的地位,加剧了中国币制的混乱,造成大量白银外流,银价高涨。清乾隆、嘉庆年间,银元从国外传入我国,在市场上流通。到1900年前,市场上流通的钱币极为混乱,既有银两、银元,也有辅币铜钱(制钱),还有中国通商银行(中国最早的银行,1896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发行的纸币。1901年袁世凯调任直隶总督后,针对混乱局面,一方面召集天津银钱业董事郑彤勋和朱余斋等人筹设平民官钱局(后改天津银号,即人们常说的“官银号”),以平抑现银贴水;另一方面檄令天津县知事张涛严厉取缔银号和私制沙板制钱(当时俗称“断银色”),但未奏效,主要原因是各地所铸元宝成色不一,难以在市面上流通,交易受阻。与此同时,私铸“沙板制钱”(劣质铜钱)充斥市面,严重影响市面交易和民生。在银两兑换方面,当时又因银两成色、重量不同而分为库平(官方)、关平(海关)、漕平(漕运)和市平(各地市场通用)等标准,各地又有各地砝平标准,因此流通交易十分复杂。于是袁世凯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天津设立银元局,开铸银币(北洋造银元)、辅币和铜钱等,并下令禁用制钱,几经周折遂使市面逐渐趋于平稳。当时银元主要有墨西哥鹰洋、荷兰马钱、西班牙本洋、英国站人洋、日本龙洋、美国洋等,其中以鹰洋最多,政府税收和民间交易都喜用该洋
真银元(左)与假银元(右)
此后民国政府以天津造币总厂的银币为准,逐步规范了中国的货币。北洋造币总厂的建立不仅统一了中国币制,而且为中国近代金融业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在这种情况下,清政府于宣统二年(1910年)颁布币制条例,规定银元为国币,重库平七钱二分,含银量九成。宣统三年(1911年)五月,江南(南京)和湖北(武昌)两造币厂开始铸新式大清银币,准备于10月发行,但因辛亥革命,所铸银币陆续随市价流行于市,成为通用银元之一种。当时广东、湖北、福建、江南、浙江、奉天、吉林、四川的造币厂都成为天津造币总厂的分厂,按统一标准铸造银币。所用旧银元即照市价逐渐收回,并停止使用。银元统一由政府铸造,各省不准私铸。由于当时我国币制不统一,不仅影响对外贸易,也严重影响到税收,很多官员纷纷上书要求统一“圜法”,改革币制,提出“虚金本位”、“废两改元”等方案。民国成立后,袁世凯深感统一货币的重要和必要,遂于1914年由国民政府公布新国币条例,并在天津成立北洋造币总厂,同年12月24日在该厂铸造新一元银币,图像为袁世凯头像,这就是人们俗称的“袁大头”,同时铸造了银角、铜元等辅币
我静下心来写此篇文章,就是为了让更多的群众不再因买“袁大头”而成了“冤大头”。今年以来,几位藏友多次拿着假银元来集雅轩让我鉴定,许多高仿银元做得相当好,几乎可以乱真,害得不少藏友上当受骗。更没想到,不久前,我80多岁的老母亲也被走乡串户的骗子给蒙了一回
袁世凯头像银币面值分别为壹元、中元(五角)、贰角、壹角4种。由于这类袁世凯头像银币形式统一,成色、重量有严格规定,很快受到了社会认同和接受,在国内
中国银元反映了我国近代历史、经济、文化、外交、金融的历史兴衰和沧桑,尤其是反映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苏维埃根据地银元是研究中国现代革命史的珍贵实物和依据;三是存世量少。中国银元停止流通的时间较长,加上解放初期的大量兑换,使仅存的银元又大量损失,现在散落在民间的数量有限,这些也增加了银元相当高的附加值。中国银元是由贵金属或白银合金铸造,制作精美,图案考究,文字清秀,内容丰富,银光灿烂,其貌可人,代表了一个时期的货币文化,因而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和文物价值,也具有保值和升值功能;二是具有特殊的纪念意义。银元从其自身的特点及优势分析,是难得的收藏品:一是材质珍贵,艺术价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