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蕙兰健壮易养,为什么在实践中却总感到蕙兰不易养好呢?我认为主要缺乏对蕙兰生长习惯的了解。因为表土层富含腐殖质,肥沃、疏松、蓄水、透气,能满足蕙兰根系的生长需要。野生蕙兰的根系粗壮、肥厚,常分布于不深于20厘米的表土层中,且常横向生长,这是兰属中半地生、半附生性的种类的生长习惯。根系生长好了,苗就好,花就勤,香就浓
蕙兰植株高大、根系粗壮,既耐干旱、又抗寒冷,所以栽培管理较粗放。晚春赴山上采挖带花芽的植株,短截根系,苗长约10厘米的粗根,栽于盆中,赏完花后即弃去。如果花后苗在盆中继续养护,断根处能发新根,新苗的高度也会逐年变矮变小,一改粗壮形象。总之,由于蕙兰植株较春兰健壮,所以比春兰更容易莳养。江西民间常一次性欣赏蕙兰。有人曾将盆栽蕙兰置于屋顶,暴晒于直射光照下(但空气湿度较大),历经秋季干旱及严冬冰雪,第二年虽然老叶樵悻,但继续开花并长新芽,说明蕙兰的抗逆性较强
北宋文学家黄庭坚(公元1045一1105)在《书幽芳亭》一文中进一步指出,“兰蕙丛出,莳以砂石则茂,跌以汤茗则芳,是所同也。根据花草着生花朵的多少、香味浓淡等生物学特性,将兰、蕙明确地划分为两类,这种划分虽然粗糙,但是仍不失为兰蕙早期分类的经典之说。这个观点一直延续到近代,并传播到海外(如日本等地)。至其发花,一干一花而香有余者,兰;一干五七花而香不足者,“蕙”
我们今天所讨论的“蕙”,就是指狭义的蕙兰(C,feberi)
欲话又说“十蕙而一兰”,在很多地区,慧兰资源较春兰资源更丰富,特别是春兰资源因过度采挖而惨遭破坏的地区,蕙兰资源的合理开发是发展兰花事业的一个新的生长点。古人说:“兰生阴、蕙生阳”,蕙兰较春兰更喜光阳。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南方山区林木破坏较为严重,次生林及灌丛日益增多,这些郁闭条件较差的环境,更适宜于蕙兰而较不适于春兰的生长
3.变异广泛
1.资源丰富
送春(产于四川)可能是蕙兰与春兰的另一天然杂交种,叶脉不透明,综合性状较接近春兰,而小花慧兰则更接近于蕙兰。值得一提的是,华东地区山野有一类小花型的“蕙兰”,假鳞茎不甚明显,形似蕙兰,叶形与叶的长度介于春兰、蕙兰之间,叶脉似蕙兰般透明,叶缘锯齿较蕙兰细软,花葶具3-5朵花,花形较蕙兰小,但更清秀,花色也较蕙兰丰富,且更使俊美,可惜香气较淡,估计是蕙兰的与春兰的天然杂交种,我们称之为‘小花慧兰”。从蕙兰的传统铭品和新选育的类型来看,她的变异并不亚于春兰,既有各种瓣型、奇花,亦有素心、色花,线艺也时有发现,为今后的选育工作提供了广泛的物质基础
随着欣赏角度的转换,粗壮、高大并非一定是缺点,反倒有人认为是健美、岸伟,香气不佳的“叶艺”也得到了人们的赞赏。为满足不同层次欣赏者的多样化欣赏需求,建兰、墨兰、寒兰、莲瓣兰……,甚至洋兰的欣赏与栽培都逐渐得到发展,蕙兰的选育及开发也不例外,需要得到今日兰界的重新认识与重视。社会的发展,文化的演进,欣赏群体的扩大,人们的欣赏习惯也起了变化
我们认为,惠兰有下列几个优点需要得到进一步的肯定:
吴应样、陈心启先生总结了前人的观点,又运用植物分类学的原理和方法,对兰属(Cymb idium)进行科学分类,从广义的“一千五七花”的“蕙”中,把蕙兰(C.feberi)与建兰(C.emsifolium)、墨兰(C.sinense)、寒兰(C.kanran)、蜂子兰(C.pumilum)等种类区分了开来
严冬时节,林下冰封雪积,第二年野生蕙兰依然开花、发芽、正常生长。是杂木(混交)林下,上上下下几乎都有蕙兰分布
但是欣赏活动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活动,历来的赏兰活动较多地在高雅的文人阶层进行,又通过文人的诗词、书画而得到承袭、发扬。由于传统欣赏习惯的影响,一般来说,人们常欣赏春兰的幽雅、高洁、秀美、飘逸、恬静、妩媚……,由于蕙兰长得粗壮、高大,香气亦没有春兰的清幽、纯正、远逸,相比之下,历代文人们更欣赏春兰。历史上,蕙兰的欣赏与对春兰的欣赏本是相辅相伴的
传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公元前340-278)在《离骚》中说:“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又说:“揽茹蕙以淹涕兮”、“结幽兰而延伫”,还说:“芷兰变而不芳兮,荃惠化而为茅”……,诗中多处分别提到了“兰”与“蕙”,在中华兰文化史上,是他最早将兰与蕙进行了区别
由于惠兰较春兰更耐寒,所以她的野生分布区更广阔。以江西北部山区为例,从海拔几十米的山麓,一直到一千几百米的山头,无论阔叶林下、针叶林下还。有春兰分布的地区,常有蕙兰分布,而后者的分布海拔可更高、纬度可更偏北
2.生长健壮
人工栽种时,如果按栽种春兰的方法去操作,用高筒深盆,将蕙兰的根约束在很小的范围内,如果光照偏少、肥分不足、水分又过多的话,蕙兰生长就一定不会好。当前,我们对蕙兰生长习性的了解尚有待于进一步深人,惠兰的艺养水平通过不断实践也一定会有进一步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