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述:介壳虫是花卉上最常见的害虫之一,常群聚于枝、叶、果上。介壳虫抗药力强,一般药剂难以进入,防治比较困难。介壳虫繁殖能力强,1年可发生多代。雌雄异形。介壳虫属小型昆虫,多数虫体上被有蜡质分泌物。因此,一旦发生,不易清除干净。雌虫无翅,雄虫有一对膜质的前翅,后翅特化成为平衡棍。经过短时间爬行,即形成介壳,固定生活,这是介壳虫的一大特点。成虫、若虫的口器插入花卉叶、枝组织中吸取汁液,造成枝叶枯萎畸形、邹缩等症状,并诱发煤污病,为害甚大
介壳虫在春季室温7℃时,便开始活动。如用洒精擦拭兰花病叶时,不但能把介壳虫除掉,就是肉眼看不清楚的幼虫,也都彻底杀灭掉,第二年很少发现有介壳虫的为害,此法简便、安全,效果良好。一周后,介壳虫大部分由原来新鲜橙色变成干瘪状态,说明此法对介壳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③用洒精轻轻地反复擦拭病株,就能把介壳虫除掉,且能除得十分干净、彻底。治虫时浇透盆土的表层。④用柴油、洗衣粉、水按10:0.6:6的比例调成母液,此时母液含60%,呈牛奶状,用水稀释含油30%药液后,对米兰、金桔、苏铁上介壳虫仔细喷洒。②用食醋(米醋)50毫升,将小棉球放入醋中浸湿后,用湿棉球在受害的花木茎、叶上轻轻的揩擦,即可将介壳虫揩掉杀灭。对蚧壳虫进行防治:①用酒兑水,比例为1:2。可在4月中浇一次,此后每隔半个月左右浇一次,连续4次见效。此法方便、安全,既能达到除虫目的,又可使被害的叶片重新返绿发亮
2、常见种类:介壳虫种类很多,为害花卉的介壳虫有吹棉介壳虫、柑橘粉蚧、木槿粉蚧、草氯蚧、红蜡蚧、日本蜡蚧、角蜡蚧、球坚蚧、褐软蚧等。下面主要以吹棉介壳虫介绍其特点和危害
无翅;雄成虫体长约2.8毫米,翅展8毫米。雌虫成熟后,在原固定处取食,不再移动。以雌成虫或若虫在枝干上越冬。温暖、潮湿时利于吹棉介壳虫的发生。雌成虫椭圆形,橙红色,长5到7毫米。胸部黑色,腹部橘红色。吹棉蚧1年一般可发生2到4代。初龄若虫多寄生在叶背主脉两侧,2龄后逐渐迁移至枝干阴面群集为害。雌成虫、若虫常群集于叶背、嫩枝上,吸取汁液,为害花卉的生长和开花,严重时,叶色发黄,枝梢枯萎,并能诱发煤污病,降低观赏价值。若虫初龄时为椭圆形,红色,2龄若虫背面红褐色,覆盖淡黄色蜡粉。2龄后可分雌雄。卵长椭圆形,初产时橙黄色,后变为橘红色。雌成虫越冬后产卵,孵化出若虫,先在卵袋中呆一段时间后爬出,分散固定于叶片上。吹棉介壳虫分布全国各地,为害的花卉种类很广,如月季、无花果、石榴、牡丹、蔷薇、玫瑰、芙蓉、扶桑、桂花、黄杨、金橘、佛手、海桐、玉兰等。前翅灰鹤色,后翅退化成平衡棍。腹面平坦,背部隆起,有白色蜡质分泌物
3、防治方法:首先是加强检疫措施,由于在自然情况下,介壳虫固定生活,一般不活动或活动很少,所以自身传播能力有限,分布有很大的局限性。如果蜡壳已形成,则喷药效果不好。但现在由于花卉产业的快速发展,所以介壳虫随花卉苗木调运、引种、交换等传播,因此必须加强检疫,严格避免带虫苗木的引入或带出。药剂可选用40%氧化乐果、50%马拉硫磷、25%亚胺硫磷乳剂、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每隔7到10天喷一次,连续2到3次;有条件的,可放养介壳虫的天敌,如澳洲瓢虫可捕食吹棉介壳虫,大红瓢虫可捕食草氯蚧,红点唇瓢虫可捕食日本龟蜡蚧、褐叶园蚧等。在发现有介壳虫时,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消灭;发现个别叶片或枝条有介壳虫时,可用软刷轻轻刷除或用棉花团、布团擦掉,也可结合修剪,剪去虫叶、虫枝。要求刷净、剪净,集中烧毁,切勿乱扔;介壳虫大发生时,要用药剂防治,主要抓住在卵盛孵期喷药,因为此时介壳尚未形成或增厚,用药剂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