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五月,当时的礼部尚书严嵩,就曾对金丝楠木的运输情况作过如此陈奏:
皇家的金銮宝殿、金漆宝座、祖堂佛龛及赦造的坛庙、佛像建筑,多为金丝楠木制作。乾隆活计档中也记载了很多乾隆帝亲自审阅定制的金丝楠木系列家具。)。金丝楠木明代起至清代,已为皇家专用。(活计档,是内务府所属造办处记载日常承领各项活计的档案,原件藏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众所周知,北京故宫及紫禁城上乘建筑,多为金丝楠木梁椽构筑
金丝楠木,水不浸、蚊不穴,不腐不蛀亦有幽香。其色浅橙黄略青灰,纹理淡雅文静,质地温润柔和,光泽感犹如绸缎,收缩性小,有阵阵幽香,经千年不腐不朽,历久弥新
从严嵩的陈奏中,足见采伐之难,运输之险,民夫之不易。正如当时民谣谓:伐木者“入山一千,出山五百”
这样粗大的金丝楠木,这样宏伟的金丝楠木建筑物,在全国已是绝无仅有的了。据说,当时光从产地将这些巨大的金丝楠木运到陵园,就用了五六年时间。所以,祾恩殿就显得特别珍贵
当木夫将金丝楠木砍倒之后,便沿着行进路线先行修路,然后由人工将巨木拖到江河之滨,待水涨季节,将木掀于江河,让其漂流而下。在这漩涡急流、惊涛骇浪之中,又不知有多少人为之丧生
从祾恩殿现存的60根金丝楠木大柱中,仍可想象初建之时所用的木料该是何等的气派
陵园所需用的金丝楠木大材,共计万余根,最粗的直径可达1.4米以上。要采伐一根大木,所付出的代价可想而知
万历年间的工科给事中王德完和御史况上进,就曾对四川人民的采木之苦,有过这样一段详细的陈奏:
价值可以想象了
到明朝,金丝楠木只有在湖广、云贵和四川的原始森林寻找。祾恩殿大殿多采用金丝楠木,所用木料大都在此种地段开采。金丝楠木的贵重,除这些特点外,主要还在于它的稀少和成长的缓慢。是明代皇家建造宫殿的主要用料。随着采伐量的逐渐增加,能够利用的金丝楠木大都只剩在“穷崖绝壑,人迹罕至之地”了。在汉朝,皇家贵族已将浙江、安徽、江西及江苏南部的金丝楠木大肆伐用,所剩几无。在明朝朝廷大量采伐之初,这种树木零星地散见于原始森林。这些地方不仅难于攀登,而且有毒蛇猛兽、瘴气蚊虫,砍伐极为困难。皇宫大殿的主要木料,大多来自这些地方。金丝楠木质地坚挺,耐腐蚀且有香味
金丝楠木,当之无愧的帝王专属之木
”“木夫就道,子妇啼哭,畏死贪生如赴汤火。“采运之夫,历险而渡泸(水),触瘴死者积尸遍野。”“一县计木夫之死,约近千人,合省不下十万。”“风岚烟瘴地区,木夫一触,辄僵沟壑,尸流水塞,积骨成山。其偷生而回者,又皆黄胆臃肿之夫。”
史载,当年建造天安门城楼的金丝楠木,仅运费就达90万两黄金
祾恩殿以60根金丝楠木大柱形成构架,其中,中间4根高为14.3米,直径1.17米。据美国《世界周刊》畅销书排行冠军、台湾十大好书排行榜冠军之作——考古专著《风雪定陵》14页与138页介绍关于金丝楠木的描述,最能象征十三陵建筑艺术与风格的长陵祾恩殿,是建成于宣德二年的辉煌建筑,历经500余年沧桑而无恙。它的出现同样反映了当时国家的富庶与强盛。即使故宫的太和殿也不能与之匹敌。祾恩殿无论是形体结构、建筑风格,都堪称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典范
”。水陆运转岁月难计。斧斤伐之,凡几转历,而后可达水次,又溯江万里而后达京师。盖巨木产自湖广、四川穷崖绝壑,人迹罕至之地。“今独材木为难
金丝楠,其美异常,盖世独一,有皇帝木称谓。据《博物要览》中记载:“金丝楠出川涧中,木纹有金丝,材质细密,松软,色黄褐微绿,向明视之,有波浪形木纹,横竖金丝,烁烁可爱。”木纹呈金丝光泽者,通称金丝楠
来源:百度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