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植物保护 / 牙鲆病害防治

牙鲆病害防治

病症:病鱼体色黑化、消瘦、行动缓慢、食欲不振,经检查无寄生虫和细菌病,可确定为营养性疾病

4.链球菌症

土霉素6ppm每天药浴两小时,连续3—4天,或氯霉素2—5ppm全池泼洒,效果较好。防治:目前还没有很有效的药物治疗。建议养殖中经常换水,保持环境清洁

病因:饲料中脂肪氧化生成过氧化物,连续摄食引起鱼肝脏代谢障碍所致

防治:高温季节加大换水量,降低放养密度,避免过量投饵,清除残饵,改善水质

病原体:弧菌属菌所致

病原体:β—溶血性链球菌属的一种

发病期间加大换水量,及时捞出病鱼、死鱼。由于该病菌对红霉素、氯霉素、氨苄青霉素、四环素、土霉素等敏感,在发病早期,可用漂白粉或优氯净药浴消毒,按50毫克(红霉素)/千克(鱼)或50—80毫克(土霉素)/千克(鱼)调制药饵投喂,效果良好

病原体:感染嗜腐虫所致

防治:平时加强注意,避免使用腐败变质或新鲜度差的饵料。使用脂肪含量高的饲料,要特别注意保鲜,投喂冰冻饵料时,要注意解冻水洗后再投喂

病症:病鱼摄食不良,身体发黑。寄生在鳃部时,鳃上黏液分泌增多,引起上皮增生、坏死和出血,造成病鱼呼吸受阻,最后呼吸困难而死。严重感染时,可引起寄生处黏液增多,有的皮肤被寄生后又被其他细菌感染,从而导致溃疡

2.传染性肠道白浊症

病鱼眼球浑浊、充血、突出,鳃盖发红,上下腭充血,肠道发红,腹部积水,肝脏充血、褪色,肾脏肿胀等。病症:牙鲆患此病时,病症外观不如其他症状明显

6.营养性疾病

1.嗜腐虫病

5.纤毛虫病

病原体:感染纤毛虫的一种

防治:严格处理育苗用水,器具彻底清洗消毒,仔鱼入池前将水槽彻底消毒清洗;饵料生物如卤虫必经杀菌处理方能使用,投喂肉糜以少量多次为宜,严格控制投喂量,并及时清除残饵和死鱼。对已发病的鱼采用25ppm福尔马林全池泼洒,5分钟后起动微流水装置,效果较好

防治:怀疑有此病或发现有此病时,应大量换水,并彻底清污。最安全且有效的方法是淡水浸泡鱼体15—30分钟,或者用1.0—1·5ppm的福尔马林药浴1小时,每天一次,连续3天,或用1.5—2.0ppm硫酸铜泼洒全池,2小时后换水

重症者表皮部分白化,与黑色相间呈团块状,粘液增多,鳍、鳃盖内侧发红糜烂,导致幼鱼大量死亡。病症:此病多发生在苗种培育阶段。病鱼摄食不良,全身黑化,已经营底栖生活的幼鱼离群上浮游动

病鱼腹部膨胀,有时肠从肛门出,鳍出血,吻端发红,肝脏出血,肾肥大。病鱼体色发黑,在水中急速旋转,上下翻滚若干小时后,腹部朝上漂于水面直至死亡。病症:此病从仔稚鱼期到成鱼均有发生

病鱼不摄食,在水池的侧壁或池角集群,活动呆滞。病症:此病多发生于变态前期的仔鱼,死亡率高。病鱼肠道发白,腹部膨大,消化道内存有大量饵料,随病情发展,腹部下陷之后死亡

病原体:为爱德华氏菌属

3.腹水症

防治:目前对此病还没有较好的防治办法,主要加强平时的预防,保持良好的饲育环境和合理的放养密度;饵料使用油脂酵母及小球藻培育的轮虫等优良饵料;氯霉素20—50ppm拌饲投喂有效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2/08/126973.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