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件久远,历代藏者手摸把玩,已圆润光滑,色呈古铜,收藏时虽盖底已失,然至今细部无丝毫损伤。“西厢”香筒圆径一寸半,长七寸,收藏于20世纪50年代初。为探讨此件竹刻作品的成件岁月、艺术风格及作者(因无竹刻家“落款”),五年前我曾访竹刻历史胜地上海之嘉定,往当地博物馆,承该馆的竹刻研究所王威先生(系当代著名中年竹刻家、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副高级馆员)观赏研究,他以为:“风格上肯定是嘉定竹刻,竹的成色明显为清代中叶之物,作品的艺术风格及技巧,近于明末著名竹刻家朱三松的流派。刻工之细密程度,优于嘉定博物馆所藏五六件同类藏品,还可见此件之成,已不赖粉本(画稿),用刀如用笔,以寸铁写之,胸中自成丘壑,珍品也!”浙江日报
“西厢”香筒,中心为张生、莺莺和红娘三位戏剧中人物,周刻梧桐、栏杆和假山,似表达人物的“月夜相会”。景物充满诗意,一树梧桐掩映栏杆及假山,而树部和枝干、树叶都以四、五层的镂空雕刻成,立体感明显,以虚衬实,相间成章,玲珑剔透,精美绝伦。人物形态极为传神而生动,脸部眉眼呈含情脉脉状,执手相携,服饰及裙带线条流畅,可见随风飘动,轻移步履行进之态
明清竹刻品类中,有“香筒”一种。清人褚礼堂《竹刻脞语》中言:“截竹为筒,圆径寸余,长七八寸者,用檀木作底,刻山水人物;地镂空,置名香于内,名曰香筒。”因为贮香料而设(作案头供物),故用透雕法为之,使散发香味于居室中
说竹刻珍品“西厢”香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