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盆景造型 / 松树盆景造型中的“奇、正”之我见

松树盆景造型中的“奇、正”之我见

总之,我们在松树盆景创作巾,体现一点大自然奇姿异态,并不是什么都不可以,但应利用趣味传情,摆正“奇”与“正”的关系,否则松树的高耸、挺拔、欲附云汉之姿,就难于在松树盆景中体现,更不要说松树那种“偃截岜流,挂岸盘溪,披苔裂石,敢于抗争,爽气重荣”的人气概了。由此可见,一件成功的作品,更多的造就是作者的艺术内涵、创作构思和丰富的经验,而4x是盆景本身的树市H。冈此,盆景创作者在追求作品的完美的同时,还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和文化内涵。然而,我们存平时所见剑的许多成功的松树盆景作品,如潘仲连大师的五针松盆景《刘松年笔意》、胡乐国大师的五针松盆景《向天涯》,都不是奇态异姿,但同样得到国内外广大盆景爱好者的青睐和高度评价

●浙江刘金生

提起松树盆景造型,人们自然就会想到“松取奇态”、“搜尽奇姿打草稿”的松树盆景造型理论。表现松树盆景的姿态,一般也用“老、绿、劲、奇”四个字来形容。可见,松树盆景和杂木盆景不一样,一个“奇”字,在松树盆景的表现形式中占有相当比重

是由于松树在长期的生长中因外力而使之未能任其自由发展而造成。所谓“奇”,是指“荡迹不清,与真景成乖异”,一般指树相奇特,与众不同,具体表现为盘孥屈曲,即稀疏、拳曲、伶仃之形

松树冈生长环境不一样,其生长形态就小一样,像人家熟悉的平地松、石隙松等,树形就截然不同。只有能深刻地理解这一关系,并且在松树盆景造型中准确地把握和加以应用,一件作品的 奇态才能在正 格中体现出来,即“奇中取正”。如果我们盆景作者多深入自然,多观察和分析自然中古老松树形态的生长过程,就会领悟到奇与正的内在关系。其次,虽然有人认为,在松树盆景造型中“取奇,必无格;取正,必无奇态”,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要使作品能让欣赏者耳目一新,这就要求创作者能“奇中取秀”。但是一盆令人惊叹的作品,仅“奇中取正”还不够,创作者更应“奇中取秀”。一树在于一一景,一景在一树体现。景靠物凝,物靠景托。盆景足给大家欣赏的艺术品,大家在欣赏的过程中,只有在审美上得到享受,才会进一步对作品产牛好感,而后才可能为之震撼,达到和创作者心意相通的境界。直接影响“景”的精美程度的因素有很多,如树木的自然完美、出枝何置的合理、线条的流畅、曲线变化的有序、枝与十粗细的合理搭配、整体形态的相互协调等

奇有奇姿,正有正态。我们在松树盆景造型过程中,如何来处理好“奇”与“正”的关系,古人在书法理论中有这样的简述:“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能平正,务追险绝。这句话中阐述的“奇”与“正”的关系,给我们在松树盆景造型过程提供了一个有章可循的依据。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古人提出这一理论,我想可以给我们松树盆景造型作些参考,我们把“平正”当作众多正格的自然树相,把“险绝”比作松树的奇姿异态。也就是说,平正中的险绝虽然是我们盆景作者期望看得见的结果,它能使作品产生不同凡响的艺术效果,但是求“正”,才能使作品达到最高的艺术境界,也是我们盆景作者出佳作的唯一途径

松树盆景造型中的“奇"、“正’’之我见

也就是说,只奇不正,不能成为真正的佳作。只顾形,形过则会失态,会使人感到有“东施效颦”的感觉;只顾势,势过则失体,将会如路人醉酒,和醉汉有失于仪态没什么两样。只有奇中取正,方能成为上上品。在造型定托中,还应该注意形和势的有机结合,力求相互顾盼,不能形过于势,也不能因势过而压住形。应避免盲目构思、急于动手,导致出现“奇”、“正”不分,不伦不类,取态错误的现象。一只盆景,能够在造型巾顾形得势,其形态必不‘般,这和郑板桥先牛的“八分书”一样,虽怪异而成大体。一‘般说来,我们在松树盆景造型中,首先应尊重松树的自然树相,因材制宜,做到顺其势,巧其形,奇中取正,在动手制作前,仔细地观察、分析;尽量多勾画出几个不同角度的形态方案,以易于对比选择

说“正”,是指大众化的松树自然树相。庸末五代大画家荆浩在《笔法记》中是这样描写的:“松之生也,枉而不曲过,如密如疏,非清非翠,从徵自直,萌心不低,势既独高,枝低复偃,倒挂末坠于地,分层以叠于林间,如君子之德风也。”因为与自然环境相适应,又由于松树抗争性强,松树在生长时,克服了外界不利因素的干扰,随着时间的推移,树相逐渐自老,形态自美,神韵具足,堂堂大气,有如君子之德风,仪态不凡,端庄秀丽。但是在自然中更多的是正格的松树形态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2/08/133082.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