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强调造林,忽视种草,由于气候干旱、土壤瘠薄、土层浅,林木很难成活,即使成活也多是“小老头树”,难以达到防风治沙的目的。由于水资源不足且耗资较大,成效甚微。长期以来,在对沙地的治理上,一是强调水利工程,忽视生物措施。目前,我国的沙漠和严重沙漠化土地也正以每年500多万亩的速度扩展。被誉为“绿色长城”的三北防护林虽然在防止风沙危害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却无法阻止沙漠的扩展,从三北林区空中鸟瞰,“绿色长城”不过是茫茫沙海中的一条细带,怎能抵挡风沙肆虐
自1999年春季以来,我国已连续几年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沙尘暴危害,就连上海也下起了泥雨,刮起的沙尘甚至漂洋过海,到达韩国和日本,这再一次对我国的环境问题敲响了警钟。这种沙尘暴与1934年发生在美国席卷2/3国土的黑风暴有着相似的原因。美国西部草原从16世纪发展养牛业到19世纪末,草场滥牧过牧和开垦破坏,造成大面积草地严重退化、沙化。天然草场植被覆盖率30年中由85%下降到15%,表土层流失,致使爆发了连续的黑风暴
草尤其是一些旱生、超旱生沙生草类,如沙生冰草、沙生针茅、沙芦草和沙蒿等,均具有发达的根系和极强的抗旱和抗风沙性,生命力极强,并且其根系能够很好地保蓄水分、固定沙丘、增加地面覆盖物,为以后灌木和乔木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针对沙漠和戈壁气候干燥、土层较薄、水土流失区土壤瘠薄的特点,以及过去治理上重林轻草的教训,近年来在北方沙地和黄土高原区,开展了种草治沙改土的生物工程项目,通过种植抗逆性强的优质牧草,发挥牧草保持水土、固氮改土的综合功能,使沙地和水土流失严重的裸露地得到治理,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因此说,草是治理沙漠、防治沙尘暴的先锋植物。例如,内蒙古阿左旗1981年开始在降水量仅有150至200毫米的腾格里沙漠东北缘飞播超旱生白沙蒿和沙拐枣67万亩,使裸露地植被覆盖度达到23%以上,从而使几十万亩流动、半流动沙丘得到固定,沙丘高度降低0.3至2.1米,被“国际人与生物圈组织”专家誉为“沙漠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