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植物保护 / 缙云县茭白病害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

缙云县茭白病害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

2.3多年连作在茭白初次种植的第一、二年内,病害发生并不严重,但连作多年后,遗留田间的病菌增多,堆放于田边地角的残株病叶,成为翌年发病的主要初次侵染源。8月中、下旬至9月中旬,天气温暖,秋雨来临,病情再次加重。锈病、胡麻叶斑病主要为害叶片,造成叶片枯黄,发病严重的植株叶片提前枯死,远望似火烧,影响光合作用和养分输送,导致严重减产。pH5~6的茭田,在早春每667平方米施石灰75~100千克,具有较好的防病杀菌效果。2.5病菌抗药性变异三唑酮、多菌灵分别是防治锈病、胡麻叶斑病的高效药剂,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广泛应用至今。纹枯病为害叶鞘、茎秆及嫩茎,造成茭肉干瘪、纤维增加,品质下降,严重的可使植株下部发生茎腐,推迟结茭,减少孕茭数。2.4栽培因子偏施氮肥的田块,茭白生长繁茂,病害发生重。据笔者连续2a的药剂筛选试验结果,防治锈病可用12.5%腈菌唑EC(乳油,下同)1500~2000倍液,12.5%特谱唑WP(可湿性粉剂,下同)1500倍液,20%三唑酮EC600~800倍液。当前每667平方米用三唑酮有效成分30克,多菌灵有效成分25克,用量比最初时提高了2~3倍,仍难以控制病害流行。3)健身栽培,运筹肥水。3防治对策1)合理轮作,控制菌源。近年来,本县春季回暖期明显提早,气温高于10℃的天数增加,加重了茭白病害的发生流行。对难以轮作的老茭田,应切实把好清洁田园工作。7月上、中旬,随着高温天气的来临,病情趋于稳定。茭白锈病、胡麻叶斑病、纹枯病的发生和流行均是先在田间出现零星分布的少数中心病株,由此逐渐向相邻植株传染蔓延,流行初期进展缓慢,而当病害普遍发生后,病势发展迅速。胡麻叶斑病菌(HelminthosporiumzizaniaeNishik.)为长蠕孢属真菌,生长发育温限5~38℃,最适温度25~28℃,相对湿度80%以上有利分生孢子侵入。有条件的地方,实行3~5a的水旱轮作。为提高防效,延长药剂使用年限,应做到交替混合使用。长期单一的应用,使病菌产生抗药性,防效已明显下降。4)选用对口药剂,适期早防。2.2生态环境本县茭白多数种植在海拔350米以上的山垄田中,其间群山环绕,雾大,露重,相对湿度大,有利中温高湿性病害的侵染传播,一旦遇适宜的天气条件,病害即迅速蔓延。1茭白病害发生与消长1.1发生情况缙云县茭白病害以锈病、胡麻叶斑病、纹枯病为主。如果天气条件有利病害大流行时,用药间隔时间缩短为7~10d,用药次数增至4~5次,到孕茭期调查,一般能达到85%左右的控病效果。但在有的年份,由于夏、秋干旱少雨,孕茭期病情发展缓慢,损失也相对较轻。偏酸性土壤或老茭田施适量石灰,能降低土壤酸性,减轻病害发生。据2000年施肥试验,试验田每667平方米施过磷酸钙、碳铵各50千克作底肥,设追肥单尿素40千克、50千克,尿素40千克+氯化钾15千克3个处理。1.2消长及为害情况本县茭白病害全年出现两个明显的发病高峰期,以第一个发病高峰期发病最为严重。茭白与水稻、莲藕轮作,既有利恢复地力,促进茭白生长,又可控制菌源,减轻病害发生。孕茭期考查表明,单施尿素40千克和50千克处理,锈病、胡麻叶斑病病指分别为35.0、28.5和60.5、39.8,尿素40千克配施氯化钾15千克后,病指分别为18.3、10.4。纹枯病菌(RhizoctoniasolaniKuhn)生长发育温限8~33℃,菌丝的发育与致病温度以25~28℃最为适宜,相对湿度95%以上为病害流行的有利条件。一般每667平方米应施钾肥10~15千克,控施过量氮肥,并配施锌、镁、硅、硼等微肥,促使茭株生长健壮,优质高产。每667平方米用上述对口药液50~75千克,隔10~15d喷1次,视病情连续用药2~3次。防治纹枯病用5%井冈霉素SL可溶性液剂800~1000倍液,甲基托布津50%WP800倍液,满穗23%SC1000倍液,12.5%稀唑醇(禾果利)WP2500倍液。纹枯病主要在种植密度大、施肥水平高的田块发生,近年为害损失上升。为此,要确保防治效果,应严格在发病初期选用对口药剂防治。此外,分蘖期、孕茭期受旱或长期深灌,会导致植株长势衰弱,助长病害发生。由此可见,偏施氮肥会诱发病害发生,增施钾肥,能提高茭株抗病力,减轻发病。胡麻叶斑病主要在低山区及平原种植地带发生,为害损失仅次于锈病。笔者从1999以来对茭白病害的发生消长、流行因子和防治技术进行了较系统的调查试验研究。防治胡麻叶斑病可用25%咪鲜胺EC1000倍液,扑海因50%WP600倍液,20%丙硫咪唑(施宝灵)SC(悬浮剂,下同)800倍液,40%多·硫SC400倍液。5月下旬至6月上旬,茭白开始拔节,田间郁闭,此时正值梅雨期,病害很快形成流行高峰。要做好水浆管理,在分蘖期做到浅水勤灌,促使分蘖早生快发;发足苗后要适时搁田,控制无效分蘖;夏季高温季节,应活水灌溉,孕茭期适当深灌,以利孕茭。据1999年9月调查,第一年种植茭白的田块,锈病、胡麻叶斑病、纹枯病发病率分别为25.6%、16.3%、20%,连作两年的上升到50.8%、29.5%、45%,连作3a以上的发病率接近90%。同时分次剥去茭株中、下部老、黄叶和无效分蘖,改善株间通风透光条件,减轻病害发生。近年病害发生加重,据1999~2001年调查,年发病面积达650平方公顷,发病田块病叶率达80%~100%,病指50~70,经济损失达550多万元,对茭白生产的持续发慌构成严重威胁。2茭白病害的流行因子2.1温湿度因子茭白单胞锈菌(UromycescoronatusMiyabeetNisn ida)生长发育温限为5~35℃,以20~25℃孢子萌发率最高,30℃上孢子萌发下降,在相对湿度85%以上,夏孢子遇水滴发芽侵入细胞组织。在3种病害中,锈病发生最普遍,为害时间最长,损失最大,主要分布在中高山区。本县茭白生长期间,温湿度适宜,茭白病害常混合发生成灾。2)增施石灰,降酸增钙。缙云县茭白栽种面积超过700平方公顷,创产值3150万元以上,是本县农业生产上的支柱产业。在茭白采收结束后,结合冬季割茬和清理田边杂草,收集病老残叶和枯草集中烧毁,减少越冬菌源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2/08/135396.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