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盆景病虫防治 / 菊花黄萎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菊花黄萎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3)其它方法参见菊花枯萎病

分生孢子借风雨扩散进行传播,有时可见到分生孢子在受害茎上生长。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植株生长旺盛时发病缓慢,当植株进人开花阶段发育花芽时,病害扩展较快。受害插条也是重要初侵染源,通过根接触,菌丝在土壤中生长。【发生规律】病菌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上存活多年,通过根侵入到维管束组织

【防治方法】(1)繁殖菊花苗木的土壤进行热处理或化学药剂处理,可选用40%五氯硝基苯粉剂3.5-5g与0.1立方米的细土拌合,杀灭土壤中的病菌

菌丝体白色,分生孢子梗直立,长110-130微米,呈轮状分枝,每轮3-4个分枝,分枝大小13.7-21.4×2.3-9.1(微米),轮枝顶端或顶枝着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长卵圆形,单胞无色,大小2.3-9.1X1.5-30(微米),孢壁增厚形成黑褐色的厚垣孢子,许多厚壁细胞结合成近球形微菌核,大小30–50微米。【病原】病原为VerticilliumdahliaeKleb.属半知菌类真菌

花小或不能开花。【症状】菊花黄萎病发生普遍,染病株叶黄色柔弱,黄化最初仅限于下部少数叶片,后逐渐增多,老叶变褐枯死

(2)从健株上选取无病插条,扦插时,提倡使用ABT生根粉,使插条尽快成活,缩短插条在土壤中的时间,可减少发病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2/08/138731.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