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山之于山水画,关系密切。我国古代艺术是相通的,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园林之艺术,固然来自大自然之真山真水,但也取自绘画。我希望今之造园者多接触山水画,至少须懂得山水画的美之所在
真山之美,一在巍峨雄健,二在险峻挺拔。假山虽小,但其姿态气质不亚于真山之雄伟和奇险。假山仿真山,仿得是气质,不是做真山的模型。三是险峻。要做到险峻之势,有一个办法是其下部宜小不宜大,宜空透不宜闭实。堆山之不好看,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山的下部太肥太闷,缺乏险峻之感。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园林叠山,其“法”如何?但艺术创作之“法”,可谓有法,而又无法。法只是原则,只是给初学者作为指引的。我们在此说的,主要是一些堆山的基本手法。不会者就要依法去学:把握了法,又不能囿于法。若只按“法”去做,艺术品位不会高,习作而已
假山是一种艺术,其意境应当是山,而不要去做拟是而非的龙、虎之类。做成这种具象,不免俗气
产生前后掩映,似表现出“崇山峻岭”之感。“山不在高,贵有层次,……”(陈从周《说园》)艺术中的层次之美,在于掩映,在于含蓄。后面的被前面的遮住一部分,含蓄之美自生。堆山堆出有层次感,最关键的是峰恋要有立体布局
人说“风景如画”,意谓画之景可以取舍,胜于风景,其理一样。所谓假山,其实不假,其气质甚至胜出真山。“搜尽奇峰打草稿”(石涛语),堆山与画山水是相通的,叠山须有绘画修养。但若假山堆得不好,则不在其列。据说此假山是清代著名画家石涛之作。假山造型,轮廊线须有变化,变化中又须求得均衡。这就是堆山者胸有丘壑。二是造型。如扬州的片石山房之假山,高低错落,虚实得体,有清芬雅致之感
特别是立峰、单石、更须重视险峻之美。江南三大名石:苏州的瑞云峰、上海(豫园)的玉玲珑、杭州的绉云峰,从造型来说不亚于“江南三大名石”,无论其轮廊线、虚实关系,都符合山石之沈美准则,但它更美在险峻。大凡名贵的单石、立峰,均具有险峻之美
假山之造型,宜虚实得体,如苏州怡园之假山,有峰恋之感,也有洞壑之意;苏州环秀山庄之假山,可谓佳作,其中虚实之处理,是胜之所在。所以清代的沈三百说它“以大势观之,竟同乱堆煤渣,积以苔藓,穿以蚁穴,全无山林气势。”当然也有人说它好,如乾隆皇帝游此假山,开心的竟忘乎所以,写出不成体统之题匾。苏州狮子林之假山,虚实处理无主次,并非佳品
若说具体手法,则更要重一个“虚”字;注意山形之凹凸变化及洞壑之大小搭配为上。实而不闷,高峻而又奇险。扬州个园之秋山,可谓黄石假山之上品。但若堆得有章法,则更能显示出山的嵯峨之气势,甚有力度。假山之虚实手法,相对来说湖石假山要比黄石假山容易些,因为湖石本身以具有空灵之感;黄石质地坚实,不易做得空灵
石质统一,也出于自然。左右两种石质之假山,以中间的壶天自春楼前的花木、水池及清漪亭作过渡,自然得体,可见造园者之匠心独运。石质统一,造型变化,符合艺术规律。一是选石。扬州个园中的秋山,全是黄石,若大自然金秋之景观;而西首的夏山,则一律湖石,是冷色调的,凉趣可人。自然之山,石质必然统一。若再细分,则有太湖石、昆山石、宜兴石、龙潭石、灵璧石、砚山石、英石、黄石等等,详见《园冶》之九,“选石”。而艺术之法则,其首条便是“变化与统一”。石质要统一,黄石、湖石,不能混用
山之意境有不同的类别。人常言泰山以雄著称,黄山以奇著称,华山险,峨眉秀,庐山迷,审美特征不同。五是意境。假山也同样分这些类型,所以须选一种审美倾向,然后刻意追求之
你若仔细观察苏州留园中的山石,会发现它有庐山之气质。五峰仙馆之名,出自庐山之五老峰。你若亲临楫峰轩,面对其石和这里的环境,会悟出道理来的。馆前有小院,院中立五石以应之,并取李白诗句:“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意境非凡。南宋朱熹《游百丈山记》有“前楫庐山,一峰独秀”。楫峰轩和石林小院,院内奇峰,故名楫峰轩,也取庐山之意境
从这个意义来说,假山有点像雕塑中之圆雕。其实园林中的叠山也同样,须从空间来看,不能只看一面,侧面、背面不管。四是立体。有人以为中国的假山、立峰,可比之为抽象雕塑。因为画是平面的两度空间,山石是立体的三度空间,所以须有原则才使画中之石有立体感。从景来说,有“步移景异”之说,堆山尤须从三度空间出发。绘画中有“十分石分三面”之说
如今的园林叠山,似每况愈下,堆得好的少,差的多。有的假山,堆得杂乱而臃肿:有的不管湖石、黄石或花岗石,见石就堆,假山成了乱石堆。陈从周在《说园》中说:“石无定形,山有定法。”这就是堆山的要诀。如此等等,难以入目。要堆好假山,首先须懂得假山艺术之所在。堆山之术,不同于建筑设计,可以用图纸来表述,然后按图施工,达到设计者原先之意图。叠山之艺,则在于且叠山之石,须现成的天然之石,不可以斧凿加工,否则就不自然。因此叠山之事,可谓因材施法
大至巨型假山,小至水石盆景,或是单石、立峰都是这个理。有人说石之优劣,可用“皱、瘦、透、漏”四字;来慨括,这是很精辟的